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凡人歌》:化解当代中青年城市生活的焦虑症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凡人歌》:化解当代中青年城市生活的焦虑症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9-29 16:07

  作者:李诚婧

  作为展现城市生活、传播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之一,都市题材电视剧将都市人与城市相关的生活观念与精神状态,转化为剧情的故事化表达,揭示都市居民性格中的都市特质,并通过他们的生活抉择展现当代都市文化的现实面。

《凡人歌》:化解当代中青年城市生活的焦虑症

《凡人歌》剧照

  “北漂”题材向来受到都市电视剧创作者的偏爱。在十余年前,《奋斗》《北京爱情故事》《裸婚时代》等剧集生动刻画了80后青年在北京谋生置业的生活画卷。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凡人歌》则将焦点转向90后的中产群体,细腻描绘了当下“北漂”中青年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凡人歌》中,三对不同职业和生活背景的夫妻或情侣,各自代表着都市生活的不同样貌。第一对夫妻,那伟与沈琳原本生活优渥,却突然双双失业,二人最终决定搬离北京,转而以卖卤货为生。第二对夫妻,沈磊与谢美蓝婚姻破裂,沈磊在崩溃后走入山区,最终在支教生活中寻求新生。第三对情侣,那隽与李晓悦本有生活观念上的分歧,二人间的矛盾因那隽压力过大而患有精神疾病后日益加剧,最终走向分离。该剧揭示了现代都市人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与精神困境,而剧中角色在面对生活脱轨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与人生抉择,亦彰显了当下城市中产阶级在生活方式与职业取向上的无限可能性。

  与以往聚焦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奋斗历程与个人成长的“北漂”故事不同,《凡人歌》将视角转向了步入而立之年的中青年群体,书写他们在肩负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责任时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离婚(分手)、失业、房贷、精神压力等成为推动剧情叙事发展的破坏性力量。剧中角色因遭遇生活重创而深陷绝望痛苦的情境,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弦,也向观众揭露了当下部分人群“中产返贫”的敏感议题。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中产阶级群体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职场竞争环境的“内卷化”加剧了中产群体职业与收入的不稳定性。在剧中,那伟的职业生涯突然偏离既定轨道成为其生活矛盾的爆发点。当他正值春风得意之际,公司却突遭危机,夫妻双双失业,这一变故打乱了他们原本稳定的生活秩序。电视剧通过丰满的细节展现了中年失业对“北漂”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与精神痛苦。比如,在遭遇失业后,为不惊扰家中老小,夫妻俩持续保持着正常上下班的假象。直至夜深人静,他们才能在宵夜摊喝酒解愁,点唱《凡人歌》来宣泄内心苦楚。再比如,当妻子沈琳无意间遇到扮演青蛙人偶的丈夫时,沈琳故作开朗地为丈夫排忧,随后又掩面而泣。失业给城市中产家庭带来的焦虑,不仅是生活和职业角色的简单变换,还有个人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

  城市生活“焦虑症”不仅体现为失业者的迷茫与挫败,同样也表现为在职者对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危机感。“北漂”青年那隽是一位高薪工作者,他的压力既源于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来自职场内部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他不得不“内卷”起来,通过延长工作时长、提高工作强度来维持薪资待遇,却忽视了身体极限和精神健康。这导致他患上惊恐症,被迫与女友分手。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同辈“内卷”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都让都市人身心疲惫。

  城市生活“焦虑症”的普遍性与复杂性既有来自工作环境与社会竞争的外部压力,也有个人自我期许与心理调节的内部因素。为应对日益增长的都市情绪,《凡人歌》亦在结局中为都市中青年寻找到三种不同的解决路径。面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经济压力,沈磊选择回归乡村。乡土社会的自然气息,抚慰了他的孤独感,他也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了乡村。那伟夫妻则选择在小城燕郊重新开始,以个体经营者的新身份踏实工作与生活。剧中以“桥头堡”来描绘燕郊这一座小城镇,正如学者孟君所言,“作为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地带,小城镇同时容纳了都市文化、乡土文化以及两者在小城镇空间上的冲突”。留在城市的那隽与李晓悦,选择以减轻工作负担来应对都市竞争激烈的现状,并合理调节情绪让工作与个人生活达到平衡。

  《凡人歌》揭示了“北漂”中青年群体所面临的生活“焦虑症”,刻画了角色们在内心斗争和情感痛苦之后所做的人生抉择与生命思考。纵然剧集角色会被诟病为“凡人”并不“凡”,但剧集对生活压力和现实困境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映依然值得肯定。

  (作者李诚婧为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凡人歌》:化解当代中青年城市生活的焦虑症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凡人歌》:化解当代中青年城市生活的焦虑症

  • 《婚礼进行曲》:一场婚礼,映照生活的无数截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