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 周仲谋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悬案》,取材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强大的明星阵容使其备受关注,未映先热。然而,影片上映后却引发广泛争议,豆瓣评分降至5.8分。那么,这部影片的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究竟如何呢?
《酱园弄·悬案》剧照
展现奇案与疑案,是香港电影选材的传统特色之一,如《香港奇案》《三狼奇案》《羔羊医生》《雨夜天魔》等。不过,这些影片表现的案件大多是发生不久的,带有即时性和猎奇性,对案件的呈现也比较符合真实情形。《酱园弄·悬案》讲述的却是发生在八十年前的案件。早在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受此案件启发创作的小说《杀夫》就已发表,并很快被拍摄成同名电影。故而,《酱园弄·悬案》对这起杀夫案的呈现,就多少带有“重述”的性质。
影片开头以《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故事,与案件女主角詹周氏的遭遇构成互文,并借人物之口,说出鲁迅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判断,表明其重述意图是关注旧时代女性悲剧命运,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戕害,呼吁男女平等。然而,这种带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创作意图,在李昂小说《杀夫》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已有表现。为避免拾人牙慧之嫌,创作者试图在“悬疑性”方面下功夫,进行创新,增强观赏性和吸引力。
为增添悬疑色彩,创作者设置了死者头颅能否找到、凶手是一人还是多人等悬念,还在人物造型、环境布置上进行精心处理,使影片带有一定的惊悚意味。例如,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面无血色,额上带有胎记,眉毛灰白,牙齿尖利,该角色在影片中初次登场时,宛如从地狱中走出的女鬼。詹周氏与死者所居住的房屋及其楼道,也弥漫着黑暗、阴森、恐怖的氛围,令人不寒而栗。除了章子怡有意“扮丑”之外,片中由易烊千玺、李现等英俊小生饰演的角色也纷纷转型,变为光头盲人或市井油腻男的形象。与人物角色丑陋的扮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在构图、布景、光线和角度的处理上均显得精致且考究。丑陋与精美在此交织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奇异的影像美学风格。
然而,这种独特的影像美学风格,并未有效增强影片的悬疑氛围。由于影片人物众多,导致剧情松散,与探案有关的情节较少,未能紧密围绕相关悬念展开叙述。设置悬念而不解决悬念,观众的观影期待就会落空。影片无意挖掘、还原案件的历史真相,也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而是把重点放在男女两性群体的对抗上,以至于叙事重心发生了偏移。
在现有历史资料的记述中,该案件中的詹周氏是一个遭丈夫出轨背叛、经常被家暴、本性善良的弱女子。但是,影片舍弃了詹周氏原谅丈夫出轨、劝阻丈夫不要杀死他和情人生的小孩,以及喝药水自杀等能够彰显其善良、值得被怜悯的事件,再加上片中詹周氏丑陋可怖的容貌造型、无根由地当庭翻供的行为,使得人物形象难以引起观众同情。影片刻意强调詹周氏执拗与决绝、冷漠与疏离的性格,将其塑造成反抗黑暗社会和男权压迫的勇士,放大了其“悍”与“戾”的特点,并没有体现出旧社会女性作为“被欺侮与被蹂躏”对象的痛感。
影片鲜明地展现了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与援助,詹周氏在狱中得到了王许梅的无私帮助,同时在舆论上也获得了西林的坚定声援。此外,为了强化詹周氏遭受的来自男权社会的虐待,影片把片中的男性都塑造成压迫、伤害女性的坏人。将个别男性的“恶”扩大为整个男性群体的“恶”,把个别家庭中的性别对立,上升为男女两性之间的群体性对立,这种以偏概全的处理方式,显然是偏执、狭隘的,也是缺乏说服力的。薛至武就是一个充满矛盾且令人费解的人物。他对舞台上丑化自己的表演熟视无睹,貌似宽宏大量,却钻牛角尖地非要判处詹周氏死刑,为此不惜放弃逃往香港的机会,甚至持枪跑进监狱要杀死詹周氏,背后的动机实在牵强。薛至武收受贿赂后偏要私放女犯的情节,似乎要表明他是一个觉得自己能够主宰一切、掌控一切的人,但现实情况中即便他再自大,也不会拿自己的逃生机会作筹码去跟一个囚犯“死磕”,况且该人物在局长面前毕恭毕敬,表明他还是理智的,不是自大到癫狂的疯子。影片中,薛至武更像是符号化、理念化的存在,是仇视女性的大男子主义者的象征。影片从詹周氏的视角,把薛至武和詹云影的形象重叠起来,充分证明了创作者塑造该人物的意图。
当创作者带着主观偏见去定性和塑造男性人物角色的时候,一种“厌男主义”思想便在影片中弥漫开来。“厌男主义”把男性作为“天然对立群体”,并由此去理解和看待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从而陷入偏执的见解,掩盖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陈可辛以往的电影创作中,如《中国合伙人》《一点就到家》,都是由三个有着兄弟情义的男性组成“铁三角”的结构;《投名状》中三兄弟之间多了一个女性,引发兄弟间的自相残杀。《酱园弄·悬案》迎来了戏剧性反转,从“厌女”立场骤然转向“厌男”,价值观的切换竟如此迅速且顺畅。究竟创作者是真心“厌男”,还是旨在迎合社会某种心理,将历史包装成可供消费的情绪幻觉?尤为值得深入辨析和细细玩味。
《酱园弄·悬案》在情节方面未能围绕悬念展开叙事,观赏性令观众失望;美学风格上“扮丑”与精致构成奇异的扭结;思想性上流露出“厌男主义”的偏狭价值观,引发争议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作为一部影片的上集,《酱园弄·悬案》对旧案的重述还没有彻底完成,有些结论可能为时尚早,期待下集能带来一些反转。(周仲谋)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