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世界在脑中消泯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19 09:59

世界在脑中消泯

——近年国产电影中的“老年痴呆症”

  作者:马恩扉页

  阿尔茨海默病又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大多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此外,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的调查指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近年来,电影创作者们不断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群体,创作出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影视作品,如《春江水暖》(2020)、《关于我妈的一切》(2021)、《妈妈!》(2022)、《来处是归途》(2022)、《脐带》(2023)、《我爱你!》(2023)等。一方面,这些电影通过对于阿尔兹海默症这一疾病的描摹和刻画,帮助观众产生共情感,从而更好地探索和丰富电影的艺术属性;另一方面,帮助观众认识和关注这一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的社会认知,从而提早预防和积极治疗。

  在中国电影的“疾病叙事”当中,疾病往往以故事的叙述载体而呈现。同时,电影通过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群体的刻画和勾勒,描摹出患病者的典型症状,从而帮助观众正确认识“老年痴呆”。在表现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群体的影片中,很多作品聚焦对患者的行为能力和疾病症状的复现,如记忆、智力、定向、判断力、情感等认知功能的衰退性障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是阻隔了”。无论是《关于我妈的一切》当中认知水平如幼童一般的奶奶,还是《脐带》中时常忘记儿子们的母亲,抑或《我爱你!》中痴傻呆滞、无法控制便溺的赵欢欣,这些患有“老年痴呆”的人们已然失去了正常的记忆和智力,陷入无尽的迷茫和错乱的时间当中。电影通过对阿尔兹海默症典型症状的呈现和刻画,帮助观众了解和认知这一疾病带来的危害。同时,电影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患病先兆、症状呈现等一系列描摹,也有助于观众减少不良习惯所可能会导致患病的概率,具有良好的宣传和预防效果。

  在描摹阿尔兹海默症的国产影片中,有关人伦关系的展现往往成为观众进行移情的关键。由于阿尔兹海默症本身对于那些没有患病或身体健康的人不具有强烈认同感,没有“移情”作用也就无从谈起道德自律能力的产生,影片也就无法吸引观众进行认同性审美的伦理感知。因此,影片大多将阿尔兹海默症的呈现放置于家庭这一场域之中。在电影《妈妈!》中,由于女儿冯济真罹患阿尔兹海默症,85岁母亲蒋玉芝的家庭身份与责任义务再次被召回,母爱的能力再次被唤醒。在人们固有印象中,阿尔兹海默症是老人才会患有的疾病,于是疾病的降临引出了母女怪异相处方式及性格变异的历史成因,女儿与母亲的陈年纠葛也渐渐浮出了水面。在影片当中,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是不可逆转的,伴随病症而来的种种不便只会愈演愈烈,但蒋玉芝与冯济真母女之间的隔阂却因为疾病而发生了修复与重构,原本那些破裂的、生疏的、逃避的种种复杂关系都在母女亲情和相互照顾中被化解了。在《脐带》《来处是归途》这两部展现“老年痴呆”患者的影片中,父母与子女的身份因为疾病发生了对调,子女被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母误认为自己的“父母”,虽然是伦理关系的错位,但昭示了亲情的复归。在“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当中,一种纯粹的血缘亲情被再次召回,成为对抗病症的一抹希望。

  目前,全球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又大多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电影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和最具号召力的文艺创作形式,必将肩负起探索、反思、解答这一时代命题的重任。德国当代女性主义学家伊丽莎白·莫特曼·温德尔认为,“身体不是私人性的表达,而是一个政治器官,是宇宙的和社会的实在之镜像,反映着人的病相、毒害和救治过程。在身体这个位置上,人们可以审美地、社会地、政治地、生态地经验世界”。人作为现代社会当中的一分子,无法脱离于社会而独立生存。由此看来,阿尔兹海默症不仅仅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疾病,而是一个需要社会集体关注的问题。面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痴呆”群体与日俱增,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对于病患群体及其家庭的伤害、美好记忆的遗忘和行动能力的消失,中国电影如何讲好关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群体的故事,不仅仅是艺术呈现的突破,也是对于即将到来的“银龄时代”的一种社会人文关怀。(马恩扉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蕾 王澍哲:“和”文化发展之声 “合”时代进步之力

  • 喻 溟:对于历史再现,我们有多少想象空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