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胡晓钰)4月19至20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滑稽戏《探亲公寓》专家研讨会在苏州市会议中心举行。
《探亲公寓》是由苏州滑稽剧团推出的一出充满现实关照和人文关怀的现代滑稽戏,讲述了50后的知青与80后的民工在抱团取暖的探亲公寓中从隔阂走向包容的故事。该剧以“外来务工人员”这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为切入点,再现了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所历经的艰辛与迷茫,并通过城市居民与外来群体从排斥到谅解的心理变化过程,传递出平等尊重、和谐包容的发展理念,在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流露中,不着痕迹地融入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亦庄亦谐的现实主义力作,曾在中国戏剧节、曹禺剧本奖、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等评比中屡获大奖。今年3月,《探亲公寓》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滚动资助项目。在3月19日的公演现场,《探亲公寓》再次赢得了满堂欢笑与掌声。
与会领导高度评价了近年来苏州市滑稽剧团在繁荣精品生产、培养艺术人才、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要求剧团紧紧抓住此次入选滚动项目的新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对《探亲公寓》开展持续打磨,力争将其真正打造成为体现较高艺术水准、具有时代精神和正确导向的传世精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在发言中讲到:“去年我们对80多部舞台艺术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优中选优,最后选出8台舞台艺术作品作为滚动资助项目。滚动资助项目绝不是拿到一个称号就完了,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当中去精修细改。在磨和改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扬艺术民主,请方方面面的专家来体检,来把脉,会诊,提建议。”
由国家艺术基金从全国遴选的13位专家组成员与《探亲公寓》的编剧、导演等主创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团队发言之前,编剧陆伦章、导演熊源伟对剧目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对目前的加工情况和遇到的发展瓶颈进行了说明。陆伦章更是“自曝短板”,罗列出了许多可以修改的地方。他指出,“不断论证、打磨也是‘苏滑'成剧的传统”,为专家们的建言做以铺垫。
专家们在充分肯定该剧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也针对其在内涵挖掘、音乐协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表示,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资助项目具有依靠群智、尊重规律、依靠主体、效果检验的特点。在此次修改剧目方面应有所坚守,尽量是“小改大变动”,可以充实后半部分的内容,增强时代感和喜剧元素。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首先肯定了剧目中蕴含的关爱弱势群体、爱国爱民的情怀。在剧情设置方面,他建议强化阿德嫂这一角色的真实性,突显城乡二元结构一体化过程中,城乡人物之间命运的交集。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原主编黎继德从滑稽戏剧种的特色和优长谈起,将滑稽戏总结为一种像“麒麟”般多面而珍贵的剧种。他建议该剧目应更加发挥滑稽戏的优长,增加即兴表演和夸张的色彩。此外,他还建议对“探亲”这一主题进行升华,剧情在农民工探亲的基础上,加入知青返乡探亲的元素。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卞留念认为,剧目要尽量实现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结合,受资助的剧目也应走向市场,与商业对接。在音乐方面,他表示此剧目在音乐的衔接上可有所改进,利用好农民工起舞的部分,增强整体音乐渲染力……
在情感脉络方面,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原院长黄在敏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罗怀臻建议弱化剧目中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回归初心,打动人心,并在语言方面增强时代感;黄在敏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感人细节谈起,建议剧目在精神走向和细节上更多呈现人性的温暖。此外,专家黄海威、王庆、于鹤咏、田蔓莎从舞美与服装角度提出了修改建议。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是对《探亲公寓》剧本的第26次修改。专家与主创们群策群力为剧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体现了艺术民主的氛围与打磨精品的过程。在收获了多方专家的真言实策之后,主演顾芗、张克勤均认为他们对剧目更有信心与底气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国家艺术基金不仅资助资金,更资助智力。”基金与地方鼓励支持,主创积极前行,专家群策群力、务实言真,体现了一支优秀的艺术团队在群智支持之下精修细磨的匠人精神与勇攀高峰的文化自觉。
项目负责人、苏州市滑稽剧团副团长林琳表示,下一步,剧组将在深入领会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相关要求,不断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能;同时精心策划开展好《探亲公寓》在全国范围的交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