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会好好的》:成长叙事与宠物题材的类型缝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我会好好的》:成长叙事与宠物题材的类型缝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4-11 17:27

  作者:王晓远

  由于宠物的寿命远短于人类,宠物的疾病、衰老与死亡是宠物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宠物题材电影《我会好好的》,讲述了女孩赵小满在流浪小狗“小意”的陪伴下与家庭和解,却不得不与身患绝症的“小意”告别的故事。影片沿袭了宠物题材电影的温暖治愈风格,在内容上与当代养宠青年的生活十分贴近,不仅融入了对“中国式亲情”的探讨,还创新性地触及宠物殡葬师这一新兴行业,对生命价值有着超越性的思索。不过,该片的市场反馈欠佳,也引发了有关宠物电影如何突破煽情套路的思考。

《我会好好的》:成长叙事与宠物题材的类型缝合

《我会好好的》海报

  情感补偿与依附转移

  《我会好好的》中,女孩赵小满与父亲赵补金的和解过程以流浪狗“小意”为核心纽带展开。母亲去世之后,家庭裂痕逐步加深,小满坚持打工攒钱给亡母购买海景墓地,而父亲赵补金沉溺酗酒、颓废闹事,父女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怨怼与失望在争吵中彻底爆发,家庭关系濒临破裂。

  流浪狗的意外闯入成为破局的关键,小狗的陪伴缓解了小满的孤独与痛苦,它的忠诚逐渐消解了小满的心理防御。此时,小狗既是小满的情感寄托,也是理想化亲情的投射载体。

  父亲的失踪成为了剧情的转折点,当赵补金在醉酒危机中被机敏的“小意”解救,不仅唤醒父亲的责任意识,戒酒归家,更促使小满重新认知亲情本质。父女两人完成情感修复,流浪狗由此完成从“外来者”到家庭成员的身份转化,被正式命名为“赵小意”,标志着破碎家庭的结构性重建。

  此外,影片还通过肖父的支线叙事来建构镜像对照。“小四”是独居老人肖父饲养的宠物狗,肖父离世后,“小四”遭儿女两家相互推诿,这一情节映射了空巢老人的赡养处境,又与主线形成对照——动物的忠诚反衬人类亲情的异化。作为宠物殡葬师,小满在为“小四”入殓时目睹了肖先生的懊悔和悲痛,并被他一句“一家人就活这一辈子,有什么说不开的”触动,主动打破与父亲的情感坚冰。

  随着“小意”被确诊急性肾病,父女二人再次直面生命终局的抉择。这一情节不仅是宠物病痛的现实困境,更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小意”病中表现出的诸多行为细节,如痴迷母亲生前吹奏的口琴、以母亲旧衣筑窝、佩戴母亲临终时的毛线帽等,暗示其承载着双重隐喻:既是母亲灵魂的转世化身,又是需要被养育的生命个体。这种颇具“宿命感”的设定使“小意”兼具“养育者的转世”与“被养育者”的双重隐喻,既在生死断裂的母女关系中构建象征性的延续,也成为父女二人创伤调适的媒介,促使他们最终彻底和解,在告别中获得新生。

  临终关怀与生命思索

  如果说情感补偿机制构成了影片的表层叙事,那么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则构建了其深层哲学维度。对比过往的宠物题材电影,《我会好好的》首次聚焦宠物的临终关怀问题。“小意”病重后,老赵和小满选择放弃海景墓地,倾尽积蓄救治“小意”,然而“小意”在救助过程中却多次出现生理性抗拒,表现出更愿意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享受美食、快乐奔跑;缉毒犬“糖包”因癫痫被送往医院,原主人王海川在明知手术风险巨大的情况下,仍一意孤行地选择手术导致“糖包”离世。影片借此反思宠物主人“以爱之名”的救治逻辑,以及宠物生命末期决策权的伦理边界:当治疗演变为延续主人心理慰藉的执念,是否已异化为对宠物的控制与剥削?——此种伦理困境亦是人类临终关怀领域的镜像投射。小满妈妈临终前眼神中透露出的解脱,与“小意”接受安乐死时逐渐涣散的视线形成互文,将宠物医疗伦理升华为普世生死观的镜像投射,揭示了人类面对生命危机时的终极矛盾:究竟是依赖医学技术强行延续生命,还是尊重生命自然消逝的尊严?

  《我会好好的》还隐晦地表达了对死亡的焦虑,既通过“小意”的转世隐喻展现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又以“小小意”的诞生将个体消逝转化为物种繁衍的代偿机制。但影片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借四次宠物葬礼的递进叙事完成创伤疗愈:从机械模仿殡葬流程到为“小意”举办告别仪式,小满通过重复性哀悼行为,将宠物殡葬师职业升华为重构生命意义的情感实践。最终海景墓地的执念被骨灰撒海仪式取代,标志着从物质占有到精神传承的认知跃迁——正如小满的独白“不管什么生命死了,都有人在惦记着他们”,影片揭示真正的生命价值不在于物理留存,而在于情感记忆的永恒流动。

  叙事困境与创作反思

  宠物题材电影的核心受众是日益庞大的养宠人群。《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宠物数量超过1.2亿只,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它经济”的崛起,更揭示出宠物在现代社会中情感地位的提升。然而,宠物主人在实际饲养中往往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从宠物食品、用品质量良莠不齐,到宠物医疗体系不健全;从宠物弃养与救助难题,到宠物引发的社会矛盾等。这些复杂议题,本应成为宠物电影的叙事富矿。遗憾的是,《我会好好的》在创作中暴露出三重断裂。

  影片试图通过流浪狗“小意”串联起家庭和解,遗憾的是,《我是好好的》中人宠互动被快切蒙太奇简化为刻板印象的堆砌:喂食上等牛肉、蓝莓、圣女果等高价食物的精致摆拍、雨中追逐的戏剧性煽情,与主角“穷苦潦倒”的设定形成荒诞割裂。这种将养宠日常“景观化”为小资生活符号的手法,与影片中的现实生活状态形成巨大反差,严重削弱了影片的现实质感,也消解了宠物作为生命个体的实体性。

  此外,创作者对宠物相关职业的描摹,暴露出对该行业真实认知的匮乏。宠物医生、宠物殡葬师等职位通常需接受系统培训与资质认证,但影片中宠物医生王海川在老年犬“糖包”癫痫发作时违背诊疗规范,执意进行手术;宠物入殓师对动物遗体的处理仅停留在擦拭毛发、摆放鲜花的仪式化展演,对入殓师需掌握的解剖学知识、微生物消杀、遗体塑形等核心技术避而不谈。这种对专业领域的潦草处理,消解了叙事的可信度,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当宠物医生的专业判断让位于戏剧性泪点,当入殓过程沦为金句输出的背景板,不仅会加剧公众对宠物殡葬“低技术含量服务”的认知偏差,更使得“生命教育”沦为悬浮的煽情表演。

  当前宠物题材电影仍深陷“灵性奇观”的创作窠臼,无论是《我会好好的》中“小意”能够精准感知人类情绪,还是《再见,李可乐》中“可乐”扳电闸、做火锅、解救狗群等高智商、英雄式的设定,本质都是用拟人化想象强行将动物纳入人类情感叙事逻辑。这种叙事策略与短视频平台上“反叛型萌宠”的风行形成悖论——后者通过记录宠物“不完美”的日常,恰恰折射出公众对宠物行为真实性的关注。而电影对“灵犬救主”“亲人转世”等戏剧性奇观的执着和依赖,实则暴露出创作者对人宠间情感平等的否认,宠物必须被赋予人类思维才能引发共情。

  宠物电影唯有摆脱“萌宠工具论”的创作惯性,真正将宠物视为具有主体性的生命存在,才能实现从消费主义奇观到生命伦理思考的叙事升维——毕竟,爱的本质从不是将动物驯化为人的附庸,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鸣的可能。

  (作者王晓远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会好好的》:成长叙事与宠物题材的类型缝合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会好好的》:成长叙事与宠物题材的类型缝合

  • 金永兵:量化文学研究视域下AI写作实验室的构建与展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