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家艺术基金开创性扶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发展
韩子勇(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相比其他各类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特点是“面向社会”,青年艺术家能够以个人名义进行申报。艺术创作有很多非常特殊的过程,只有自己清楚,只有自己明白,必须在既神秘又激动的创作过程当中,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国家艺术基金允许艺术家个人直接申报基金的艺术专项。
中国艺术新视界展览的创作者,既有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也有社会上的独立艺术家,还有一些画院、文化馆、美术馆的创作人才,甚至有自学成才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申报。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此举得到了财政部门的支持。艺术人才申报并立项后,资助金便直接打到个人账户上。相比单位申报,省去了很多繁琐的过程。国家艺术基金的目的是注重结果管理,是为了最后得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而不是把申报和资助过程抠得很细、很繁琐,不能把艺术家的精力、激情消耗在带有磨损性的繁琐的过程管理中。
青年艺术人才优秀艺术成果最好的归宿
安远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国家艺术基金通过广泛扶持的形式,激发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活力。中华世纪坛作为一个艺术博物馆,在交流推广的过程又让这些作品有了二度的呈现,给社会、专家、业界甚至普通人,一个评判的机会。在这个评判的过程中,对艺术家来讲,是成长;对社会来讲,是成果的呈现。最终,这些优秀的成果在资助过程中到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经过专家再度遴选,就会进入到国家美术馆的收藏序列里,真正变成社会和国家的文化财富,会为每个社会成员传播他的理想、他的理念,分享他创造的愉悦,这是青年艺术人才优秀艺术成果最好的归宿。
这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链条,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共同的努力来促成这样的成果。当然,在每一个链条的初端和终端,都需要相互配合。
国家艺术基金的四个突破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
中国的美术发展,产生了美术教育系统、美术家协会系统、画院系统三大系统,这些根据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的系统,无形中形成了艺术发展的体制化。体制化带来的结果就是产生高低层级。最低端的艺术青年以及艺术青年之外的很多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很难浮出水面让大家看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让所有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
在我看来,国家艺术基金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建立了最大的专家库。让各省各地各院校的艺术家,有机会成为评审专家,拥有了话语权。
第二,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发现了一些被埋没的青年艺术家。通过个人申报,让每个艺术家都有权利和途径把作品申报给国家,让专家们看到。
第三,目前只有国家艺术基金是把资助金直接打到个人账户。资助金由艺术家自行支配,承认了艺术家对创作的价值。
第四,管理过程抓好两端,不看中间过程。
国家艺术基金的这四个特点,在目前的艺术基金操作模式上是有所突破的。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高校创作型教师是莫大的鼓励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年轻艺术家来讲是雪中送炭的事情。中国发展这么多年,对艺术的关注一直不够,国家艺术基金的出现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弥补。
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很重要,年轻艺术家在没有获得广泛认可的时候,恰恰需要来自于国家层面的经济扶持。清华美院这几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比较多,从数据看,2014年设立国家艺术基金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的立项有30项。这些项目对年轻的艺术家是很大的支持。去年,清华美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对从事创作的老师有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要有课题,要有论文发表。从事创作的老师,以前如果要申报社科基金,无疑是不可能获得支持的,在评职称方面也会受到限制。如今,学校对评价艺术家的名气、艺术创作水准,都有了衡量标准。清华美院把国家艺术基金作为国家级的奖项和国家级的项目来认定,对创作型的老师是很大的鼓励。
构建社会美育循环体系,开启青年人才艺术之路
余旭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馆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初衷就是不光培养艺术人才,还要推动社会的美育,这跟国家艺术基金所倡导的理念以及所做的工作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培养艺术人才,推进艺术运动,最后促进社会美育,这是一个循环关系。有人才才有作品,有作品才能以展览方式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通过对作品的吸收,提升自己的人格并启发内心的力量。国家艺术基金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垂直申报,在新时期真正践行为人民创作服务的精神。
在新时期,国家推动艺术的发展应该整合各界,包括美术馆、美协、画院以及教育机构,形成合力,形成真正带动国家当代文化创作的力量,传播年轻艺术家们的成果。这样也会避开原来行政体制过于条块化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