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古老戏曲焕发青春光彩

传统戏曲具有广阔的受众市场,只有创作好内容、开辟好渠道,才能让古老艺术不再束之高阁,走出“深巷”、与全民共享。

在劳动影像志中感受时代精神

纪录片记录美好生活,反映新的时代风貌,展示劳动者的丰富情感,也使那些平凡而厚重的劳动创造被更多人看见。

数智+艺术,融出文旅新活力

数字技术可以活化历史,演绎人文之美,提升智慧文旅新体验。挖掘数字和数据资产价值,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武 瑶 程逸睿:影视生产 切忌“利”字当头

过度娱乐化是影视生产的痼疾之一。如何从根源上遏止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其实,这本质上呼吁的是对评估体系的修正。一个良性的评估体系能够迎来文艺的“百花齐放”,也能够让制作方明白,娱乐化并非唯一的方法。

没有超级大片,五一档何以激发消费动能

相比传统黄金档“一超多强”的普遍格局,也不同于暑期档突出的“二八定律”,此番五一档可谓各类型齐头并进。一方面,新主流大片、喜剧片作为市场刚需拥有稳定基本盘;另一方面,引进片、文艺片也不容忽视。多元供给是满足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

李 蕾:影视创作 怎能一“娱”概之

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屡屡见诸屏幕,表面上热闹,实际没有营养,甚至还“有毒”,不仅使受众的审美受到局限,降低他们对多元文化和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还容易助长戾气、激化矛盾、制造冲突,形成负面的价值理念。

文艺院团长该“出”什么“品”

作为院团长、出品人,既然选择了担任这个角色,选择的就不是一出戏的产出,而是对一所院团、一个剧种的守护,其选择更关乎整个文化生态的健康。时间也终会证明,唯其勇敢、大气、审慎和进取,才能令人尊敬。——这便是艺术良知。

《不够善良的我们》:一种中年叙事的新写法

不应该用消费主义的快感去消解对中年危机带来的剧烈冲击。书写中年,不是要去构建想象中的中年生活,更不是把中年生活当作招引收视或流量的工具。真正的现实主义,是不带任何立场、偏见地去观察生活、讲述生活。

图书馆嵌入都市:一场关于爱阅之城的畅想

一切畅想,都不妨嵌入城市的阅读之所。星星点点地嵌入都市的阅读空间,缓慢而持久地积聚能量、释放价值。它们的存在或为布景、或作陪伴、或成引力场。热爱着阅读的人,随时向着知识、思想、探索、创新奔赴的人,将在无形中定义城市的未来走向与精神高度。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文艺创作及风格思考

飞速进步的人工智能助推多个行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文化艺术领域,“AI生成”作为创作手段的介入,加速推动内容行业进入“AI生成内容”时代。在此背景下,何为故事、何为作者、何为角色、何为风格等很多文艺创作方面的问题或许都需要获得重新考量。

举头望明月,那里能看到中国人的梦

《中国探月》以创新的体例与样式回望中国探月曲折却隽永的印迹。背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强大的新闻与纪实资源,《中国探月》素材丰厚,在把宏大题材“化整为零”的同时,还引入“导赏”,为观众架起科普的虹桥,共同解锁中国人的不凡路。

用生动影像展现美丽乡村图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乡村题材纪录片记录新山乡巨变,描绘宏阔的乡村景观与时代图景,成为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中国乡村故事的生动载体。乡村题材纪录片将继续发挥优长、创新形式,展现乡村奋斗者的追梦历程。

舞美设计:打造梦幻舞台 折射创作巧思

舞美设计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深度参与技术实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观念、表现手段、舞台样式、观演模式;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对技术保持警觉,警惕对于技术的过分依赖,不能让舞美设计沦为纯粹的装置艺术或空洞的电子奇观,消解戏剧的本质内核。

电影的“生意经”:创造利润还是推崇艺术

进取的发行策略能促进艺术与商业融合,带来创新的叙事风格和类型。建立一个集成的制作到发行的全产业链,可有效解决电影行业中制片方被边缘化的问题,并重新分配话语权,实现利益的公正分配。这种整合有助于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

图书馆,是人类理想中最好的那一部分

那些有名的图书馆,从场地设施、人员培训到书目编排、书籍搜罗,无不殚精竭虑。一座尽善尽美的图书馆,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与图书馆的故事相伴始终的,还有层出不穷的人类文明的毁灭事件,它们曾经留给历史怎样的教训,带给当下、未来怎样的启示呢?

《城中之城》的核心剧情是“围猎”

不是让观众“遥不可及”的金融剧,而是从中看到身边活生生的人。

走向悲剧的“芭比和肯”

在变与不变的时代风潮里,女性创作者揶揄了男作者的揶揄。

关掉“滤镜”,音综何去何从

比起纠结修音技术性的是与非,观众只是想听到歌手真实的表现。

《永定门里》创新探索新时期京味戏

京味戏的创新,不仅是形式,而是要从塑造人物的方式上。

愿闻其声|老子-道德经

每一次朗读都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段情景交融的奇妙经历。

守护民族记忆,传承文化根脉

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儿童视角真挚书写时代变迁

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永远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儿童,是一批勤劳勇敢、善良美好的百姓。

大家 more>
线下沙龙 more>
文艺评论专题 more>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26416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仅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主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