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 薇
自短剧出现之后,“长短之辩”从未停歇。如今行业融合之势渐明,不仅长剧开始“做短”,短剧也在悄悄地向长剧偷师。前有《许我耀眼》将长剧“短剧化”以增强节奏,而另一头,竖屏微短剧也开启了一场“长剧化”的美学试探。
一直以来,竖屏微短剧中的爱情叙事带有鲜明的快节奏、强冲突等特征,叠加“重生”“逆袭”“复仇”等强情节设定,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情绪催化剂”。然而,《盛夏芬德拉》却打破了大众对竖屏微短剧的刻板印象,在讲究快产快销的创作逻辑中逆流而上。
该剧在坚守竖屏微短剧基本美学特质的同时,亦融入了适度的长剧思维,其虽仍醉心于编织爱情童话,充斥着叙事套路和“玛丽苏”情节,但对情感细节的细腻处理令人感动,呈现出短剧少有的文艺气质。
放缓节奏,回归人物
一段时间以来,经过长短剧的融合与切磋,行业逐渐达成了一定的创作共识:长剧和中剧的重心在于立人物,而短剧对强情节依赖性较强,人物相对脸谱化。但《盛夏芬德拉》却反其道而行,它不求让人即刻“上头”,而是在短剧中慢慢剖析人物内心。
从本质上来讲,它依然在讲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充斥着不言而喻的“爽感”基因。但不同的是,它摒弃了一切夸张、猎奇的桥段,选择从“零”开始,娓娓道来一段爱情的经过。周晟安和白清枚相识于一场家族联姻,一个循规蹈矩过着既定的人生,一个随性洒脱讨厌被束缚。毫无感情基础且工作、性格、经历截然不同的两人要走向相爱、相知、相守,这个过程无疑是十分漫长的。
在这个悬浮的霸总故事外壳下,剧集还注入了对爱情共通的思考。它不止于呈现“爱是什么”,更试图探究“爱情为什么发生”。由此往下探究,我们得以发现,本剧爱情的阻力不再来自外部世界的强情节冲突,而是源于女主角内心对亲密关系的警惕,这也是“她时代”女性对于亲密关系的审视。
而在剧情行进中,《盛夏芬德拉》将治愈与救赎定为这段感情的解语,靠生活细节填补二人之间的差异,颇有几分久违的纯爱气息,这不仅令人物形象摆脱了符号化、扁平化的局限,更让浪漫爱情的美好显得更为真实。周晟安在生活中试着去了解、关怀这个思维模式新颖的妻子,他学做饭、陪白清枚玩闹……正是这些细节慢慢让白清枚卸下了心防,决心拥抱心之所爱,也让周晟安这个“霸道总裁”的真正魅力得以凸显,挣脱了以往微短剧中“强制爱”设定所带来的低级爽感。本剧描摹的爱情就像一朵用心浇灌的玫瑰,因为有足够的耐心守候,最终才得以璀璨地绽放。此时,屏幕之外的观众也仿佛被爱“看见”和“抚摸”,跟着剧中人进行了一次颇具仪式感的情感救赎。直到剧终,观众才惊觉这依旧是写给女性的一场幻梦,但也承认,这是一场带给人无尽温暖与力量的幻梦。
精细化视听语言,延展浪漫爱情的韵味
《盛夏芬德拉》虽然放缓了叙事节奏,却不显拖沓、无聊,反而极具文艺质感,悉数展现了爱情带给人们的多种情绪体验,无限延展了浪漫爱情的韵味。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作者对于视听语言的细致运用。
该剧在镜头语言上舍弃了以往微短剧常见的直白叙事,大胆尝试象征手法,如以“芬德拉”玫瑰的真挚、纯洁隐喻爱情,借助其含苞待放、羞涩初绽和傲然盛开的三种形态,映射男女主角从淡漠到炽烈的爱情状态。
镜头语言的深度发挥离不开声音的加持和助力,它们共同成就了诸多让人怦然心动的高光场面。《盛夏芬德拉》特别注重音乐与画面的适配度,并将人物台词留白化处理,由此诠释了爱情中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部分。相识初期,白清枚虽不懂爱、不想爱,两人说不出口的话全借由旁白道出,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爱情初期的暧昧、朦胧。此外,本剧中大量使用流行音乐,这些配乐不只烘托氛围,也幻化成了另一种人物语言。当白清枚在祠堂罚跪时所抄写的“周晟安”三个字随风飘洒,黄义达的《一秒的安慰》响起,映射着女主角越是口是心非就越是深爱男主角的事实,爱情的酸涩也倾泻而出。爱可以是一段“孤单心事”,是一次“虎口脱险”,是偶尔的“词不达意”,也可以是“永隔一江水”的无奈嗟叹和“不再让你孤单”的坚定陪伴,令人品之不尽,味之无穷。
稍显遗憾的是,因音乐版权等问题,《盛夏芬德拉》中的部分配乐出现了调整和更换,而这也确实影响了爱情氛围的营造和戏剧张力的生成,更反映了微短剧行业规范化、严谨化运作的必要性。
长短融合是创作思维和产业思维的互鉴
无论是叙事节奏的放缓还是视听语言的优化,都体现了《盛夏芬德拉》向传统长剧借鉴的决心。但需注意的是,长短融合不能只关注表面形式的交融互渗,也不能在融合中丢失自身特色和优势,否则会导致剧作风格的失调,给人极重的拼凑感。
事实上,长短融合不仅是创作思维的互鉴,更是产业思维的互学,《盛夏芬德拉》的成功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该剧改编自小说《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他却悔红了眼》中大哥大嫂的番外篇。原作中的另一个爱情故事也早已被拍为微短剧《深情诱引》,讲述了看似放浪不羁的周家二公子周宴京和身世凄惨的孤女林语熙的深情虐恋。在这个故事中,关于长子周晟安和白清枚的故事总在无意间被提及,而周宴京和林语熙的爱情故事同样也在《盛夏芬德拉》中得以延续。《盛夏芬德拉》和《深情诱引》虽都以爱情故事为主线,且强调爱情的矢志不渝和非你不可,却呈现了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观察样本,一个“甜蜜中带着点虐”,一个则让人“在玻璃碴中找糖吃”。由此,两部作品也构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情感宇宙,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爱情的多面需求,借着系列内容推动着平台黏性用户的稳步增长,也优化了产业循环,推动着微短剧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从《盛夏芬德拉》这株精心培育的“玫瑰”中,我们窥见了微短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更多可能。当微短剧开始敢于相信观众的耐心,它便超越了“情绪快消品”的局限,获得了值得回味的质感。它证明了,所谓“长短融合”,其内核并非增减时长或调整节奏,而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深度互鉴,也必然是一场关于“叙事耐心”的收复。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