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跨越时空的荣耀勋章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跨越时空的荣耀勋章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10-20 09:22

  作者:郑 立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讲述1950年在台湾牺牲的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英雄事迹的39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式开播。它的播出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将官方纪念与大众文化记忆连接,让无名英雄从历史档案里走进万千观众的视野,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回家”,是献给75年前英勇牺牲的无名英雄们的荣耀勋章。

  《沉默的荣耀》注重创新表达,重情怀、重格调、有温度,凸显主流价值,亮点十足,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一开播,就创下近期电视剧收视新高。

  亮点之一:以真为基,取材于真人真事。作为首部以真人真事演绎台湾地区地下斗争的主题谍战剧,定义了主题电视剧的新空间。

  《沉默的荣耀》摒弃了谍战剧常见的“原型创作”模式,直接以真实姓名、真实事迹、真实地点直面历史“空白点”,这在中国的影视史上还是首次尝试。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机密档案中的名字,如今通过荧屏进入公众视野。这种创作选择本身即是一种历史观的重申:英雄不应无名,历史拒绝沉默。与那些经过艺术虚化的谍战故事不同,该剧承担着还原历史真相的特殊使命,每一个情节都背负着真实生命的重量感。该剧九成以上重要角色为真名实姓、有据可考的历史人物,与以往的谍战剧相比完全是颠覆性的安排,这决定了它的纪实属性、传记属性要高于戏剧属性,创建了新的艺术表达模式。但这样的创新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该剧从2018年开始编剧,历经数年数十次修改,这种“匠心创作”背后体现的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创作团队通过实地探访、史料收集,挖掘的不仅是事件线索,更是那一代人的精神谱系——从历史档案中剥离出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的交汇处,他们为何做出了如此抉择?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看不见前路的黑暗中依然前行?创作者拒绝将历史简化为刺激的情节佐料,而是保持对复杂性的尊重,对真实性的坚守,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推动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作品的历史准确性,更意味着它成功触达了历史的情感内核,获得国家安全部、国台办及烈士家属的充分肯定。

  亮点之二:以史为纲,注重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在宏大叙事中兼具史诗性品格。

  该剧直面1950年前后国共双方的斗争,特别是在台湾的激烈交锋,聚焦战斗在台湾的我党隐蔽战线英雄群体,深情讴歌吴石等无名英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剧情重现“《光明报》事件”“台大事件”等,谱写了台湾地区地下斗争的恢弘画卷,同时以台湾为轴心,巧妙穿插解放福州、解放大西南、金门战役、香港地区情报工作等历史史实,岛内岛外呼应,延展了历史的深度,注入史诗品格,生动印证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取得成功的历史逻辑,有助于引发观众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

  剧中的主角包括吴石情报组三位主要成员:原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原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原国民党东南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科长聂曦上校,虽然他们从未在组织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却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主动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暗夜里逆行,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剧中层层递进呈现“吴石们”的抉择,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生动诠释。

  亮点之三:以情为桥,关注细节的丰富,关注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刻画,演绎出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情感、忠诚与信仰。

  《沉默的荣耀》展现的情报工作图景,颠覆了传统谍战剧的浪漫化想象。这里没有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只有一群在极端压力下依然坚持斗争的仁人志士。剧中情报小组的精诚配合,传递绝密军事情报的过程,展现的是一种近乎日常的伟大——这种日常性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了其英雄色彩。真正的勇气不是在热血沸腾下的瞬间爆发,而是在漫长暗夜中的持续坚守。《沉默的荣耀》注意挖掘无名英雄的“情”,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光,以感情戏带动剧情张弛有度,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吴石与妻子、儿女间的亲情,朱枫对女儿的深情,聂曦与妻子间的爱情,革命者间的生死情,将亲情、爱情、战友情适度外溢,真情释放,增强了人物形象的饱满度。该剧通过对历史细节的还原,让我们看到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决绝选择才更加震撼人心。

  亮点之四:以古为今,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以其表达的深度与高度,呈现出特殊的现实意义。

  该剧播出后迅速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的反响,其影响超越剧本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它警醒我们和平统一不易,促使我们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这些历史英雄为之牺牲的愿景,至今仍在实现的进程中。该剧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唤醒了观众对国家统一大业的关注与认同,实现了历史题材作品的当下性价值。它告诉我们,历史从未真正离开,它以各种方式参与着我们对现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祖国统一,人心所向;台湾必归,势不可挡。

  选择在烈士纪念日播出,《沉默的荣耀》参与了国家记忆的构建工程。官方的纪念仪式与大众文化产品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纪念体系:前者庄重肃穆,确立历史地位;后者生动亲切,促进情感认同,这种双重加持扩大了历史记忆的传播范围与影响。电视剧作为一种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能够将国家叙事、主流价值转化为家庭对话与个体空间记忆,引发观众对公共历史与未来走向的思考,这也是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带给我们的惊喜。

  《沉默的荣耀》作为一部承载历史厚重感与现实意义的作品,它提示我们:文化产品可以不仅仅是娱乐消费品,更可以成为历史教育特别是国家安全教育的载体、集体记忆的媒介和精神价值的传递者。通过真实人物的故事,该剧完成了对一段历史的全景式呈现,让沉默者发声,让无名者被看见,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我们不仅是观众,更应该成为记忆的传承者,肩负起将英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的责任——这正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历史之问最好的回答。(作者系《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暗中的“声音之旅”:当声音成为心灵疗愈的新媒介

  •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翻案文章尤需精耕细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