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0-01 09:05

  作者:张莎莎

  顾长卫的电影新作《刺猬》改编自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从少年周正(王俊凯饰演)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成长过程中与姑父王战团(葛优饰演)共同经历的故事。影片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和多重隐喻性的叙事,在葛优等演员精湛演技的加持下,成功塑造了生活中的“异类”人群勇敢对抗市侩主义和犬儒主义社会现状的理想主义故事。该片入围2024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最佳编剧奖”。2024年8月23日在国内上映后,电影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可以说导演顾长卫较成功地在文艺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赋予影片一种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为今后类似国产影片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人物塑造上,电影《刺猬》主人公王战团的形象细腻完整,他时而疯癫、时而正常的状态有其背后成因,且能让观众充分达到理解和认同。王战团因举报船长走私而被关禁闭,渴望大海的他在海上被关了两个月没有看到一眼大海,从此开启了他的“疯癫”人生。“以葱为翅,屋顶跳飞”“指挥刺猬过马路”“徒手抓烟”等种种行为都让他成为家庭和亲朋好友眼中的一个“异类”,而王战团种种荒诞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有其合理性。例如:“刺猬”贯穿影片,是民间所迷信的“白仙”,是赵老师口中的“爹”,代表着社会的权威秩序。王战团为了治腿而吃掉刺猬,象征着他本人与社会权威话语的决裂,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他想体面地参加女儿婚礼,疯狂行为源于对女儿的爱。这些设计表现了王战团作为父亲和丈夫的悲情一面,让观众通过这种疯癫来感受特殊的人类情感。

  电影在生活细节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消解压抑和沉重,反射出主人公对抗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透露出其稳定的内核,从而达到了一种电影情感的内外守恒。在面对周遭社会的种种压制时,王战团常说的一句话是“应该吗?不应该啊”,他始终通过这种平淡坚稳的语气与社会上的各种世俗偏见进行着不懈抗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葛优以一种精湛、充满戏谑气质的演技,把王战团这一形象的超脱、旷达和痛苦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并没有在人物的疯癫与超凡之间感到割裂。

  电影《刺猬》的视听语言力求帮助电影兼顾现实表达和形而上的精神表达。片中大量的倾斜构图打破了视觉习惯并制造出一种混乱感,以此有意强化主角非常规的人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歪曲失衡、焦躁压抑的世界,去体会王战团对现实的主观感受。镜头还多次给象棋的棋子“兵”特写,当王战团帮助周正解围时,红色“兵”的滚落致使他不断奔跑,跑过隧道,游过河塘,这隐喻他作为象棋中最弱的“兵”,渴望跨过那条河追寻自己。在色彩上,导演顾长卫沿用以往作品《孔雀》《立春》《最爱》中的色调美学,使用饱和度较低的青灰色来再现时代的压抑氛围。特别是当赵老师每次出现时,阴暗的灰黑色调隐喻着封建迷信思想对人的精神压制。与冷峻的灰黑色调相反,导演将王战团与周正出场的画面设计为暖黄色调,以此来反映两位主角的温暖内心,也暗示着他们与外部世俗环境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电影《刺猬》的叙事节奏也介于“悬浮”与“现实”之间。“悬浮”体现在众多隐喻性的象征符号导致了故事的概念化倾向,影响了电影对部分角色的人性挖掘力度。例如,周正作为片中主角之一,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始终紧张,脾气暴躁的父亲经常对他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周正的“失语”或许也归因于这种家庭环境,片中父母从来没有认可过儿子,年幼的周正根本无力反抗压抑的家庭。然而,靠着考上大学逃离家庭七年后,原本坚持不原谅父母的周正,转眼间就与父亲和解了。这种缺失合理逻辑的人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题的建构,让电影节奏处于“悬浮”状态。好在周正故事线的“悬浮”最终被王战团的结局给拉了回来,电影结尾两人畅游在海中,这种意象化的表达暗示着两人都迎来了人生的超越。

  总体而言,《刺猬》表达了一种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虽然对比原著小说它缺少了些许锋芒和犀利,但它认真探讨了原生家庭问题以及“异类”人群的生存困境问题,展现了时代洪流下社会思想的偏狭,引发了观众的深度思考。对比顾长卫前作《孔雀》的悲凉风格,电影《刺猬》的改编抛开了晦涩与深刻,拥抱热点与通俗,从而更易于被观众理解,也更符合市场需求。电影对大众已习以为常的社会弊病进行了深刻批判和反思,成功表达了个体应当勇于反抗社会偏见、坚守自我初心的理想主义愿景。

  (作者系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