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倪自放
由著名曲艺家孙立生与其学生任健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日前在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曲艺家孙立生的一段话。
十多年前,孙立生在任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的曲艺作家,其创作的曲艺作品被全国范围内的曲艺名家表演,他在曲艺理论方面更是著作等身。当年孙立生的女儿结婚,孙立生对她说,“领了证不是家,过一辈子才是家。”孙立生也将自己获得过的证书荣誉当作浮云,在艺无止境的路上,他说他要和曲艺过一辈子,“曲艺要给人愉悦,更要给人以希望,要永远与观众在一起。”
如果从1972年末孙立生入伍成为一名文艺兵算起,今年是孙立生从艺52周年。孙立生与其学生任健合著的这本《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是孙立生的第几本曲艺理论书籍,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要和曲艺过一辈子的追求,我却是近距离见证了其中的整整二十年。2016年,受山东省文联委托,我为第七届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孙立生撰写评传,更深入了解了他数十年的从艺生涯。从早期的曲艺演员,到十年的曲艺编辑生涯,再到曲协负责人,孙立生最为认可自己曲艺作者和理论者身份,这本《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的内容,也比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以师生问答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探索了中华民族曲艺艺术的规律、特征:一是“四梁八柱”论,阐释了作者对中国曲艺传统的理解、判断和认识;二是基本素养说,以曲艺艺谚为题,阐释了曲艺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三是曲艺人物谈,曲艺艺术需要积微之功,“没有二十年,出不来一个好演员”,通过介绍优秀的曲艺人来阐释曲艺美学观;四是立生作品择,精选了孙立生的部分优秀文章和作品进行展示学习。
《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呈现了深刻的曲艺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其中的理论总结,对于当下的中国曲艺而言弥足珍贵。“我看了之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该书系统总结了曲艺艺术的基本规律,令人感受到了中国曲艺的博大精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富宽老师说道,“我建议我们的曲艺从业者都认真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收获满满。”曲艺名家、90岁高龄的赵连甲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专门写了一封信祝贺《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的出版发行。
作者孙立生在《中国曲艺的“四梁八柱”》中谈及的深刻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乏真知灼见,这些理论的形成、实践经验及心路历程,我也是见证者之一。
比如其中的《上医治未病——一个曲艺批评者的述职报告》,孙立生谈到了自己为何当初从曲艺作品写作转型曲艺批评,即从曲艺创作转型曲艺理论,也谈到孙立生和我的一次对话,当时这次对话以《赵本山究竟算不算大师》发表在齐鲁晚报上。当时我提问说,你近期在某电视台所说的“赵本山的农民形象可笑不可爱”,可谓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反对者观点交锋激烈。孙立生回答说,我的观点被误读了。我没有骂赵本山,我只是说他塑造的农民形象可笑不可爱,而且,艺术形象仅有可笑是不够的。现在曲艺界一些流行的艺术品种,追求时尚的互动,能让人发笑,说白了就是玩。但“玩”只是曲艺最原始的功能之一,而不是根本的功能,以前说曲艺的功能时有一句话,叫做“说书唱戏劝人方”,就是说要寓教于乐,不能只是“玩”。这次的对话过去了近二十年,孙立生关于曲艺不止于“玩”的观点与警醒,越来越被曲艺界内外所认可。
书中“基本素养说”部分,专门谈到了曲艺艺谚“讲究,别将就”,即对曲艺的“热爱”。孙立生提到,某一年,孙立生与两位山东曲艺名家,还有一位知名笑星到山东某市担任曲艺大赛的评委。当晚,当地主管文化的领导成功“追星”那位知名笑星,还自语不知孙立生等三位曲艺名家。对此,其中一位山东曲艺名家直言这位领导“不太称职”。孙立生说,这位山东曲艺名家的话不仅是一种批评,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唯有热爱才能深入。应该说,孙立生对“讲究,不将就”的讲述真实而深刻,他说的那件发生在曲艺大赛期间的事情,我正好在现场见证了,时间是2005年的9月8日。
数十年的曲艺实践和理论研究,让孙立生非常适时地向曲艺提出三个问题,即观众为何而来?如何为观众?如何与观众结缘?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孙立生根据流传已久的曲艺艺谚,归纳总结了曲艺的“四梁八柱”说:“四根横梁”的方向是朝着观众的;“八条立柱”则是指曲艺家的安身立命,即曲艺家“顶天立地”的造化。
对于总结“四梁八柱”的价值,孙立生用三个“平”字概括,即平时、平视、平实。只有平时的梳理,才有“四梁八柱”的理论;与人民群众保持平视是曲艺家应有的品格;追求平实则是一个曲艺家成熟的标志。对此,我深以为然,对于曲艺作品而言,最平实的往往也是最深刻的,最传统的往往也是最时尚的,最基础的也是最本质的。这场关于曲艺“四梁八柱”的对话,既解惑也解乏。(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