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祛魅”好莱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8-22 16:48

  作者:汪弘扬

  这个暑期档一大批好莱坞电影如约而至。然而,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这些影片在国内都不尽如人意。好莱坞大片在这个暑期,凉了。

  这些好莱坞大片,大多是对经典IP的再度演绎,如《银河护卫队3》《速度与激情10》《变形金刚7:超能勇士崛起》《夺宝奇兵5:命运转盘》《碟中谍7:致命清算》等均属此类。这些对经典IP进行再度演绎或开发的作品,体现出好莱坞电影强大的类型电影运作机制:将爱情、动作、科幻等元素杂糅,来完成对经典IP的再生产。这种生产机制能够在合理利用经典IP影响力的基础上,持续维系粉丝的兴趣和新鲜感。

  视听效果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重要卖点之一。3D、环绕立体声等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标配,甚至成为衡量一部影片制作水准的重要指标。好莱坞影片中充斥着大量令人兴奋的动作场面、刺激的视听效果,不断催生观众的观影欲望和观影爽感。比如,《碟中谍7》中61岁的汤姆·克鲁斯骑摩托车定点跳伞、火车坠落逃生等大量动作戏份,令人震撼。《速度与激情10》中“反重力”式的飙车戏和几乎占据片长90%的动作戏,令观众肾上腺素飙升。《变形金刚7》一如既往地通过刺激劲爆的动作戏码,和炸裂过瘾的战斗场面,向观众输出直击视听的名场面。

  但是,电影并不是视听技术的堆叠。视听技术应该为电影叙事服务,起到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烘托情境氛围、外化人物内心活动等作用。当一部影片中的技术与叙事割裂,甚至喧宾夺主,就会落入“炫技”的误区。从电影史的经验看,指望用技术来弥合叙事的瑕疵,并不能完全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当喧嚣归于平静,观众在欣赏完流水线上模式化生产的作品之后,所剩的只有一地鸡毛。这就是今年暑期档好莱坞电影中存在的一种不平衡性——先进的电影技术没有为叙事锦上添花,甚至沦为网友口中的“光污染”。

  在故事叙事上,好莱坞花费重金打造的这些超级IP电影,缺乏足够的新意。老IP、老演员、老故事,“套娃式”的工业大片让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传统的“二元对立”仍是常见的主题,无论是《银河护卫队3》《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还是《疯狂元素城》,都涉及种族的分立、对抗和融合。在这种叙事机制下,善与恶、理性与感性、个人与集体等要素被极致扁平化,如在《疯狂元素城》中,性格差异被外化为不相容的水元素与火元素;在《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中,穿越时空的超能勇士们接续着正邪阵营的分立……这种通过“贴标签”的方式粗暴地将纷繁复杂的矛盾进行划分,是好莱坞电影的一贯传统。一方面,这种叙事机制有利于观众迅速融入剧情、了解人物。另一方面,这种叙事机制将矛盾冲突简单化,无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更多深入的思考。例如,在《碟中谍7》中,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特工伊森·亨特便是在“集体”与“个体”的抉择中进行与邪恶势力的抗争。在这种叙事机制中,观众可以迅速了解人物动机和任务目的,却使得亨特的“英雄主义”显得单薄。同样的,在《疯狂元素城》中,水元素的男主角阿波和来自火元素的女主角炉小焰,在配色、外形、居住空间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这些设置虽然能让人从视觉上把握人物性格的特点,但是却使影片落入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俗套之中。由此看来,一味追求极致的视听效果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不仅会使影片停留在感官刺激的表面,还会使得影片难以引发共鸣。

  反观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电影,无论是在类型探索、现实思考,还是艺术表现上均有突破。这番异彩纷呈的局面,一方面得益于多年来国产电影对于商业运作机制的摸索,另一方面源于中国电影对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坚持。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电影通过“低姿态”“高视角”的方式,对艺术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全面开掘,既有单片票房超20亿元的大片不断刷新纪录,又有切中现实的影片不断引发热烈讨论。据相关统计,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票房之新高、类型之多样,在影史上都实属罕见。新上映的影片不断制造舆论热点,反映出当下国产电影对于中国观众的重要意义。而不同类型影片的多点开花,体现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结构日趋完善。其中,国产电影呈现出了三种发展路径:首先,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和《长安三万里》为代表的影片“向后”回望历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其次,以《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热烈》为代表的影片“向下”关注现实,利用类型电影的结构引发观众共鸣;第三,以《我爱你!》《消失的她》为代表的影片“向外”观察,对国外成熟IP进行本土化改造。

  今年的暑期档好莱坞电影没有给观众带来更多新意,仅靠视听效果的堆砌和对经典IP的翻拍这两个手段已再难以维系观众。而今夏国产电影的“百花齐放”预示着市场正逐步回暖,大量自带“显示度”的影片为中国观众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愿景。(作者汪弘扬系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

  “祛魅”好莱坞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