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期,一批古装剧扎堆播出。但是,与这股热潮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古装剧的口碑都很一般。除了故事不符合逻辑、人物塑造扁平等问题外,古装剧过于现代化成为话题焦点。
古装剧缺乏古典韵味,与近年来的创作风气有关。一些从业者为了挣快钱,压缩成本,省去了对场景、台词、服化道等研究考据的步骤。
他们有的热衷于改编网络文学,却缺乏去粗取精的严谨,网络文学中的现代元素、现代表达被生搬硬套地保留下来。有的选择对历史文化细节要求不高的玄幻题材,架空时空背景,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还有的为了制造话题,故意在古装剧中安排扎眼出位的现代元素,来博取流量。这些做法,虽然让出品方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却透支了这种类型的艺术生命。
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古装剧创作必须处理好古与今、传承与创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和现实的同频共振。
首先,应始终秉持“承古”的理念,打造与古代情境特征具有较高匹配度的场景、道具、服饰、妆造、礼仪、台词、情节。这是让观众形成代入感、沉浸感,获得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的关键因素。
其次,古装剧创作不能局限于使用传统文化符号、元素,还原表层的历史风貌,而应在讲述古人故事和营造古代情境中,融入时代精神,找到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与当下观众心灵契合和情感连通之处,实现古今的良性互动。
在新的历史时期,古装剧理应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力量。古装剧创作要自觉担负这一艰巨的文化使命,创作更多既符合古代氛围,又观照社会现实的优质作品。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7月12日15版《古装剧“承古”才能“烁今”》;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魏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