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姜牧阳
2021年上半年多部国产青春片接连上映,从猫眼票房数据看,市场反响平平,不容乐观。当国产青春片的整体质量无法满足观影需求时,观众的高期待与低口碑的矛盾开始凸显,对此审慎思考其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势在必行。
国产青春片陷入了一种套路化的创作,缺乏更具时代化的表达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角色设定标签化,通常男主英俊、帅气、性格叛逆,女主清纯美丽、高冷。爱情故事狗血做作,大多围绕出轨、分手、三角恋等俗套的爱情经历,刻意渲染爱情的痛苦和宿命感。滥用各种陈旧的环境元素,比如教室、图书馆、篮球场、天台,或小资情调的酒吧、咖啡馆,以及倒叙、旁白、强滤镜下的暧昧、浪漫、清新的画风等视听手段。更严重的是空洞的剧情和思想,一段情感“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经不起严谨的逻辑推敲,偶像演员们单薄的演技让这段唯美的爱情更显缥缈与无力。
比如电影《八月未央》获得3.4分的豆瓣评分,总票房不足7000万,还存在严重的价值偏差。朝颜与女友小乔相恋十年,却在和未央意外相遇后爱上了她,并决然与小乔分手。朝颜为了一个尚不了解的女孩放弃一段十年的感情,并导致女友自杀,这无疑是“渣男”所为。而未央背叛闺蜜小乔,即使于心有愧,但剧情又无法洗白她的行为。所以,当两个违背了基本伦理价值观的角色去试图诠释一段唯美的爱情时,这非但不能让观众共情,更扭曲了爱的意义。
一些套路化的手法反复出现在青春片中,让观众渐渐产生了心理“免疫”,空洞的思想内核又让观众不堪言状,严重的观影失落感拉低了影片的口碑。为扭转这种态势,国产青春片急需追求一种新格调。笔者认为可通过作品的多元性、丰富性来体现。“青春片+”的创作模式在国外已有成功案例,譬如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实现了青春片与体育片的类型结合。影片不仅表现了青春期女孩内心的情感变化,孩子对父权的反叛与回归,还展现了女孩们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荣誉和体育精神的坚守。同时,影片使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在表现训练、对抗的镜头时充满节奏感,而轻缓空灵的音乐则使得父女情更为撼动人心,这种富于变化的视听语言有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与主题的传达。
2018年,由曹保平执导的电影《狗十三》同样实现了青春片与家庭情节剧的完美结合。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变化,折射出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问题及重组家庭存在的隐忧。创作者细致地描摹人物心理及外部动作,成功塑造了典型化的人物。影片昏暗的色调、局促的戏剧空间与手持摄影等都是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在投射,这样的视听风格不仅符合剧情本身,还丰富了影片的精神内涵。
《摔跤吧!爸爸》与《狗十三》两部影片都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它们的成功归因于创造性的类型结合、与剧情相得益彰的镜头语言,以及突破校园的新的叙事空间。而处理好这种新格调也需重新理解特定时空在电影中的意义。
国产青春片乐走怀旧路线是因为观众希望也可以在那段青春岁月中找到特有的时代记忆,但当前大多数国产青春片中的特定时空却游离在叙事之外。比如电影《阳光姐妹淘》,片中虽加入了金庸与琼瑶小说、小虎队演唱的和当时流行的港台歌曲、滑旱冰等元素,努力地复现80年代的氛围,但那段时空的价值和意义并未在影片演绎得到良好的体现,遗憾地沦为空洞的时代符号。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电视剧《觉醒年代》之所以博得年轻人的青睐并成功“破圈”,关键在于它塑造了一批忠于理想、百折不挠的年轻革命人。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投射了自我理想,希望能够像革命者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故此,青春片尤其应该发挥积极的精神导向作用,力求塑造一批可爱的角色。这些角色不应仅有精致的外表,更需要有韧性、有毅力、有理想和担当。
当前国产青春片创作面临着老套的剧情设定、视听表达和空洞的思想内涵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类型影视创作的长远发展。对此,创作者需追求新格调,以更高的标准和更长远的眼光,助推国产青春片朝着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级电影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