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借山而行的当代“愚公”
——访青年艺术家朱剑坤
一个人到了静定心态,不妨在山地落脚。山地给人安慰,让人领悟天地恒昌、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如果说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那么山地的哲学就是不知日月。
在这片不知日月的风轻云淡中,隐藏着一位当代“愚公”——遵义术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朱剑坤。他借版画艺术表达传统情怀,在不知日月的高山里日以继夜,用黑白木刻版画对“山”等形象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最终耗时八个月,打造出版画《愚公的计划—2018》。
朱剑坤生活在山脉众多的贵州,经常因创作需要去山间采风。那些在亘古沧桑中风化的岩石或许只是旁人眼中普通的石头,但却是朱剑坤心中具有天然造型语言的灵器。这些“灵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版画《愚公的计划》正是诞生自这份“冲动”。
“创作要先有冲动才有进行下去的动力和激情,这份冲动就是真情实感,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动观众。”在朱剑坤的艺术世界中,“真”是唯一标准,“真”的程度决定艺术的高度,而版画《愚公移山》的密码就在这个标准里。
《愚公的计划——2018》 版画 128×107cm 2018
“我在作品中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山’的形象特点”。朱剑坤在创作时对作品的图式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合黑白木刻艺术语言对作品的表现语言进行选择,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沉静、理性的视觉感受。“我想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劳动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精神态度。”朱剑坤近几年的创作一直与“山”有关,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愚公”系列,对山、水、建设场景等元素进行了理性的解构和重组。
《愚公的计划》创作的过程也如“愚公移山”一般艰难。版画的制版很麻烦,所需材料繁多、操作步骤复杂,一次制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调整一次就相当于重做。但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朱剑坤的制版反复调整了3遍。“木刻下刀后不能更改,因此我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理性,这对于调整了三遍制版的人来说很难。”历时八个月的创作对朱剑坤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但他也坦言,这个过程磨练了他的耐心和毅力。除了制版,前期的资料搜集也锻炼了他的“愚公”心性。为了捕捉山的灵韵,朱剑坤踏平了贵州大部分的山路,踏遍了各派版画界前辈的大门,还跑到四川去观摩画展与交流学习。因此他在完成样品时心中激动万分,“仿佛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愚公的计划》获得2019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能够进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朱剑坤对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他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平台,认识了更多年轻有为、志向高远的艺术工作者,也看到了更多优秀的作品,在打开视野的同时,更打通了成长的通道,也让这位版画专业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今后我将以贵州为支点,创作出更多具有当地风情和文化深度的艺术作品。”
“在参加基金的项目以前,我的作品多是小情调的自娱自乐。” 从《黔山》系列开始,朱剑坤开始关注生活,在创作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而现在他的图式结构则越来越理性,更注重木刻语言的纯粹性。“与其他版种相比,木版语言更朴实无华,这也是我一直钟爱它的原因。”为强化这种纯粹与朴实,他在创作中尽量少地运用刀法语言的种类,加强“刀味”对形体的表现力。
看着绵延纵深的高山深谷,朱剑坤总会产生一种错觉,不是他在山间行走,而是山在脚下延展。与其说朱剑坤是借黑白色彩一展青山苍劲,不如说他是借高山气节以表木刻气质。这位当代愚公通过版画的形式将山地文明敦厚淳朴、安然自足、坚毅忠诚、万古不移的风骨定型,在层峦叠嶂间“借”山而行、开荒守拙。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