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才庶
1996年台湾歌手许茹芸有一首成名曲,叫做《如果云知道》。“爱一旦结冰,一切都好平静。泪水它一旦流尽,只剩决心。放逐自己在黑夜的边境,任由黎明一步一步向我逼近。”许茹芸的歌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听过这首歌的人,总会觉得“如果云知道,想你的夜慢慢熬”这句歌词回返往复,久久萦绕于耳边。
2019年冯小刚执导了一部影片,叫做《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在创作意图方面并不与歌曲构成互文关系,不过,电影倒像是歌曲的一种注脚。整部电影,缓缓地叙述了一种悲戚的爱情。隋东风和罗芸相识于异国他乡,婚后定居在新西兰的克莱德小镇,经营一家中餐馆。餐馆、爱人、宠物狗,以及广袤草地上一株遮天蔽日的古树,就是他们生活的场景。这是极为简淡的生活,大多数人可能会感到厌倦。于是,鲸鱼、极光作为浪漫符号出现在影片中,它们是女主对于他者的想象,是逃离现状的隐喻。人到中年,女主故去,男主为了完成爱妻的遗愿,踏上一段跨越万里的行程。
冯小刚是21世纪初中国电影市场中票房成绩非常突出的导演,尝试过多种类型的影片,《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华》等都是他的手笔。这里有盗贼良心的救赎、英雄末路的无奈、自然灾难的创伤、军旅生活的怀旧,嬉笑怒骂都是“冯小刚”。他的电影,常常和笑紧密相关。上世纪末,他执导的贺岁片就以各种各样的戏谑,去化解小人物的卑微和俗世的苦难。这一次,冯小刚要讲一个哀伤又动人的爱情故事。可是,就像一个驰骋情场的人突然跟你谈起了真爱,一个油腔滑调的人突然清纯起来。清新是表象,世故才是底色。
影片以木心的诗歌引入,宁静的叙述和优美的景致缓缓展开。“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为影片设置了深情的基调——一生只爱一个人。这当然很奢侈,不知道多少人会有幸或不幸地撞见这份奢侈。至于隋东风,他的故事里隐藏着“只有芸知道”的秘密。整部影片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第三者的干预,从头至尾就是男女主人公相亲相爱,主要表现为男人爱女人。隋东风为了给罗芸出气而跟人打架,隋东风给罗芸买护手霜,隋东风为罗芸放弃做爸爸的可能性,等等。爱情的重大变故在于罗芸得病去世。罗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一点影片是语焉未详的。两人热恋之时,罗芸按着胸膛说“我这里不好”,在两人十五年的共同生活中,再未提及此事。对这一根本性的生命冲突,影片做了浪漫化的处理,把罗芸隐藏病情的秘密转化为许愿的秘密。只有芸知道,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有芸知道,她多么渴望远方;只有芸知道,她曾对着极光许愿,但愿上天摧毁他们的中餐厅,让他去过另一种新的生活。
影片在叙事方式上是准确的,把回忆线与现实线融合起来,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始末。影片开始,隋东风孤身一身在家里抽烟、凝视遗照,婚戒神秘地坠落,冥冥之中他感觉到罗芸穿着一袭红裙回到家里。想起亡妻的遗愿,他整点行装,带上骨灰,开始一路追忆。新西兰的古木、越出海面的鲸鱼,还有家乡的父母,串联起罗芸短暂的一生以及隋东风深情的祭奠。如果芸知道,隋东风一个人的孤单、凄冷与漂泊,会不会后悔她所埋下的秘密?
它看起来唯美、伤感、痴情,但是,还有被隐没的深刻矛盾——“只有芸知道”和“芸不会知道”之间的裂缝。两个维度分别指向了自我,前者是罗芸的自我,后者是隋东风的自我。就像德国哲学家弗洛姆所说的,我们始终面临一个关于爱的性质的谬误问题,爱主要不是由某一特殊对象引起的,而是人内在的一种缠绵之情,它只有靠某一对象才能实现。爱情在本质上是借助一类对象以达成自我。影片渲染罗芸在世时隐忍的秘密和罗芸去世后隋东风的独自旅行,两者虽是指向对方的行为,但更是自我的精神朝圣。在对方的缺席下,他们分别感受内在的孤独。但是,孤独是生命的隧道,总要走通它。从这个意义上看,一部通篇讲述爱情的电影已经消解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
不知它是否配得上所依据的真人真事?
且把它看成是耳顺之年的导演对于爱情的一份诠释:像一幅苍茫的山水画,寡而无趣;像一首缓慢的散文诗,淡而无味。
不如,听一曲《如果云知道》。(周才庶)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