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子知
12月6日,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际探索》终于在大荧幕上与中国观众见面了。不过,这部投资巨大的科幻大片,口碑产生了两极分化。喜欢的观众认为它呈现出探索宇宙的“诗意”,还有令人神往的“沉浸式体验”;不喜欢的观众则认为它剧情单调,乏味冗长,也没有科幻片的突破式创意。为何《星际探索》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中孰是孰非,又该如何看待?
电影《星际探索》海报
笔者认为,《星际探索》是一部“佛系”的另类科幻电影。说其“佛系”,是因为影片整体节奏慢,叙事线索简单。至于剧情,也是科幻片里罕见的简易剧情模式——宇航员罗伊从地球出发,经过月球、火星,穿越太阳系直到海王星,见到了失散已久的父亲。说其“另类科幻”,是因为科幻电影大多有一个逻辑自洽的未来科学世界,而且依靠紧凑的剧情、激烈的冲突来推进叙事。但《星际探索》的科幻味儿比较淡,更像是塑造了一个科幻的外壳,其内容仍是传统探险题材的叙事。如果不是探索宇宙,而是探索地球上的无人区,大概故事也能讲得通。
《星际探索》采用线性叙事,剧情十分简单,如果偏爱《盗梦空间》之类多线索叙事风格的观众,恐怕要对它失望了。但是,《星际探索》的魅力并非体现在复杂的情节上,而是通过一个个近乎独立单元的场景,拼接组合为主角罗伊的寻父故事。
最有创新色彩的两个剧情单元,是月球地表上与“海盗”的战斗,以及飞船里与变异猩猩的战斗。从视觉冲击力上看,这两块内容算不上“大制作”,但呈现方式真实细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了镜头里的内容更加真实,月球之战的一些模拟场景还请宇航员进行专业指导。科幻固然以幻想未来为主,各种高大上的科技场景固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但细节的处理,还是会给影片增色不少。事实上,叙述框架的虚构与细节的绝对真实,正是幻想类文艺作品的关键。
《星际探索》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一种静谧的宇宙氛围。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全片几乎没有激烈的背景音乐。与其说这是一部刺激的冒险之旅,不如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柔情寻梦之旅。宇航员罗伊为了劝说英雄主义极强的父亲放弃在海王星的实验——他固执地想要发现外星文明的努力,在罗伊看来不可理喻,更不被其他人理解。但是,罗伊父亲最终还是选择留在遥远的海王星。罗伊在与父亲实现心灵和解后,独自一人回到地球。
整个过程,既是他寻找父亲的过程,也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某种象征——选择继续冒险还是回到安全的场所,一直是人类科学之路上的命题。无数英雄前辈献出自己的生命,却难以被世人理解。而多数人的心态,也只是享受前人的努力成果,同时嘲笑着那些“不自量力”的勇士。
一些观众无法理解的《星际探索》的“慢节奏”也源于此,它提供给观众一种哲学思考的契机,而非某种简单的感官刺激。但是,作为商业电影模式居多的科幻片,这个近乎文艺片的操作路径,恐怕是充满争议的,其盈利能力也着实让人捏一把汗。但是,从来没有某种规范要求科幻片的风格,《星际探索》呈现的另类气质,也是它引人深思的地方。或许它不是最叫座的科幻片类型,但它的迥异风格,在科幻影史上也会留下引人回味的痕迹。(子知)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