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绽放国际舞台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走进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北京国际摄影周
光明网讯(记者 张义文)2019年10月7日,北京国际设计周刚刚落下帷幕,10月19日,北京国际摄影周鸣锣开展,“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作为分会场,也走进了这两个大型展览活动。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结合国际平台进行传播与推广,助推青年艺术人才亮相国际舞台,交流展示创作成果。展览在凸显当代艺术创作中尽显青年底色,引导青年艺术创作紧跟时代、抒写时代,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画像,为中国艺术攀登高峰助力。
2019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现场(图片由中华世纪坛提供)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工用致美”专题展(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和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时代映象”专题展(北京国际摄影周分会场)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得到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为观众带来美妙观展体验和丰富艺术认知的同时,也致力于为发展中国艺术事业、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工用致美:青年艺术的传统旨归
艺术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审美与实用常常结合在一起,所谓“工”是手段,“工”需手巧、材美,“用”是目的,“用”须实用、耐用,“工”和“用”同为审美所支配。在当代设计或工艺美术中,审美价值来自传统造物思想与当代美学的叠合,与中国传统美学观是为异曲同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以“工用致美”为主题,展览作品从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工艺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中遴选而出。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展览现场(图片由中华世纪坛提供)
展览分为“润物无声”与“拨云见日”两个部分。作品在充分发掘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的基础上,高度结合用与美、用与赏,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东方美学和现实价值共存。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展览现场(图片由中华世纪坛提供)
可以看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青年艺术家们,正努力跳脱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把观念与精神性融于技术结构,将东方传统文化血统有机地融合到现代设计之中。展览作品并没有完全桎梏于传统,也未见刻意立异标新或过度炫技,实现了现代手工艺应该达到的趣味、高度和真诚。沈磊的工艺美术作品《山海颂》在器物创作中融入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华夏文明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追求“器以载道”的造物理想;李付彪的工艺美术作品《长河韵》结合中华文化的韵律性,以当代玻璃艺术语言探寻“长河”的表达,在玻璃材质的通透与浑厚、脆弱与坚硬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材质、工艺为媒介,在流动与静止的临界中塑造形式。
沈磊 《山海颂之六》 银、青铜、紫铜、玉石 2016
李付彪《长河韵》玻璃 64 cm×14 cm×12 cm、112 cm×19 cm×10 cm 2016
在“拨云见日”板块中,年轻一代艺术创作者试图参透千百年来承载于东方工匠身上、言行中、器物上那些闪亮的人性、悟性、智性的精神内涵。青年艺术家王华的艺术设计作品《苏作新明式家具》在款型、结构、线脚、雕花等方面延续了苏作明式家具古朴大方、雅致自然的品味,在功能、尺度、用材、软饰等方面充分考虑了现代人的需求,做到了从艺术中看到生活,让艺术走入生活。向师师的艺术设计作品《国漆髹饰》采用汉代云纹的图案装饰,呈现出气势恢宏的审美意象和湖湘地域的文化特征,采用“贴金描线”的传统工艺,诠释了传统漆奁在现代漆器餐具套盒的日用转换和现代设计的应用。
王华 《苏作新明式家具》 染料紫檀、布艺软包 2017
向师师《国漆髹饰》大漆、色漆、金箔
外盒22 cm×52 cm×25 cm 内盒16 cm×42 cm×19 cm 餐具12 cm×12 cm×6.7 cm×6 2017
时代映像:青年艺术的现代探索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一个时代的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摄影作为最写实和直观的艺术,自发明之后就拓展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除了为时代留影的天然使命之外,还拥有独特的语言和美学体系。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时代映象”专题展作品从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摄影类成果运用作品中遴选,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时间与记忆”东城分会场之一,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摄影艺术的面貌。
展览分为“映”与“像”两个部分。青年艺术家们以多样的视觉语言,将记忆带入历史,这些视觉化的文化符号,通过镜头呈现出一种深度,这不仅是青年艺术家记录时代的印记,更是青年艺术家思考时代的映像。
2019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现场(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2019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现场(光明网记者崔益明/摄)
“映”部分的作品主要从光影构成、地理环境与人文关怀等视角记录民族非遗工艺,试图唤起觉醒的青年艺术传承人,注重当代艺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探索。这部分展出了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摄影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青年传承人培养》的部分学员摄影作品,运用了蓝晒摄影法、蛋白摄影法、铂金摄影、湿版摄影以及传统银盐等摄影工艺,如白伟生的摄影作品《呐喊》、孙资程的摄影作品《LEEDS》以及刘倩的摄影作品《One Day in Beijing》等。牛学的摄影作品《藏源山南》则定位于“藏文化之源”的探求,融民俗文化、艺术写实为一体,通过独特视角表现藏文化发源地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具有珍贵的民俗文献价值。
白伟生《呐喊》铂金印相 60cm×45cm 2017
孙资程《LEEDS》铂金工艺 45 cm×60 cm(相框尺寸) 2017
刘倩《One day in Beijing》 水彩纸 60 cm×45 cm(外框尺寸) 2017
牛学 《藏源山南》 数码微喷 尺寸可变 2018
“像”部分的作品则是为时代立传,留存一份珍贵的地域文化影像。作品聚焦居民生活及历史遗迹,古旧与现代并置、典雅与艳丽交汇、戏剧性与日常性共存,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真实存在。王伟的摄影作品《最后的驯鹿部落——敖鲁古雅》用镜头捕捉了使鹿鄂温克这一濒危部落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其意义不仅是艺术上的,更是人类学、民族学意义上的。尹永宏的摄影作品《乌蒙山》展现了乌蒙山区的人居变迁,艺术家以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将镜头对准生活在乌蒙山区的父老乡亲,以摄影的纪实特性为这个时代立传。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艺术微喷 50cm×34cm 2018
尹永宏 《乌蒙山》 泛太克250克绒面相片纸 尺寸可变 2016
李馨《穿越无人所知的塔什库尔干》 纯棉无酸纸 尺寸可变 2016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成果运用和滚动资助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解决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现象的具体措施,助推艺术精品的生产与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走进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北京国际摄影周,是对成果运用作品的拓展性运用,为青年艺术人才及其工艺美术、摄影作品的提升和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激励广大青年艺术工作者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文化新境。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随后还将在北京展出,全面展示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成果。(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