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古籍善本何以为文化续脉,为时代添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古籍善本何以为文化续脉,为时代添彩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5-23 10: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系列稿件三】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 漆永祥

  据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统计,我国现存成书于1912年以前的古籍约20万种。在如此汗牛充栋的海量古籍中,哪些书算是善本,哪些书不算善本,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范畴,也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据。一般而言,一部古籍若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三居其一,即属善本。但随着时代的下移、书籍价值认识的不同与人们喜好的变化,善本的判断也因时、因地、因书、因人而异。如果我们用一句简单而不过时的话来说:在一种书的诸多版本中,相对内容全而文字讹误少的版本就是善本;更通俗地说,善本就是一部错误较少的好书。

  古籍是记录我国传统文明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凝聚传统文化记忆的遗产与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存在和传承的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应充分珍视与利用现存古籍,挖掘和阐发古籍善本自身蕴含的文化元素,学习、鉴赏、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要讲好古籍善本的故事,展现薪火相传的文化魅力与民族精神。我们以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所编《金石录》为例,赵、李二人伉俪情深,家无余财,却典衣缩食,嗜好收藏古籍文物。后不幸宋金战起,逃难南方,所藏散佚殆尽。李清照在经历夫丧书亡的颠沛流离后,整理编纂成《金石录》三十卷。由此可知,李清照不仅是南宋一流词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金石学家。《金石录》的流传,也恰如其成书过程一样曲折艰辛。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孝宗淳熙前后所刊的龙舒郡斋本,宁宗开禧时浚义赵不譾曾重刻。然而,这两个本子都不显于世。元、明两代,流传的都是传抄本,沿讹踵谬,弥失其真。清代最早的刻本是顺治时谢世箕所刊,后来乾隆时著名学者卢文弨参校各本,详加校勘,付梓印行,《金石录》方有了一个可读的通行本。但清初藏书家冯文昌却意外地收藏到不全宋椠本《金石录》十卷,这真如得之天璜,极为稀珍,冯氏立即刻了一方“金石录十卷人家”图章,以表夸耀。后来此残本又转藏于江立、赵魏、阮元、韩泰华、潘祖荫诸人手中,亦皆刻“金石录十卷人家”小印。此残卷如今归于上海图书馆,摆脱了人失人得、命若游丝的恶运,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家。可见一部书流布于世,编著者固然其功至伟,但藏抄、刊刻与流传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缺一不可。一部书的流传史就是一部生命史,因为书籍是有生命的,甚至是九死一生才传到今天的。一个善本的故事,也溢漫着先贤文化传承不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二,要重视与发掘善本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时代丰采。一部古籍能否刊刻、流传并发挥其价值,有时甚至是偶然因素所致。清乾隆期,主流学术是考据学,但当时学者崔述却不媚时好,深研史籍,有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怀疑精神与坚韧毅力,花一生心血著成考辨札记性质的专著《考信录》三十二卷。云南石屏人陈履和,在接读崔氏部分书稿后,便坚意拜崔为师,成为崔氏唯一的弟子。崔述临终之际,遗命将书稿全部交与陈履和。陈氏赶到后拜受遗书,改称自己的斋名为“遗经斋”。陈氏将一生的精力和所有资财都花在了为其师刊书上,刻版不懈,可惜版片刻竣,未及刊行,就逝于浙江东阳县任上。遗书版片二十箱寄托金华府学,心志未竟,而师徒俱归道山。民国时期,胡适在日本发现《考信录》后非常重视,回国后令顾颉刚等人整理出版。顾颉刚深受崔氏影响,创立“古史辨派”,成为二十世纪史学流派中的中流砥柱。《考信录》在崔述师徒身后,发挥出了巨大的学术能量与深远的影响力。像《考信录》这样为文化续脉、为时代添彩的古籍,不在少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充分发掘,并给予极大的尊重与重视。

  第三,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与古籍数据库的作用,将古籍善本进一步数字化与网络化,使更多人学习、传播与热爱古籍,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让古籍“火”起来。今日世界已进入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不再限于到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才能借览古籍。古籍数据库中完整而清晰的古籍扫描图像,使我们有条件看到甲骨金文、帛书汉简、唐代写本与宋元刻本,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各大图书馆与研究者,不能仅是将古籍数据公诸网上即告完成,而是应该在介绍、宣传与推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举办各种高深的专家讲座外,还要做更多的普及类讲座;不仅要在各高校与图书馆举办,还应深入工厂与农村,甚至是到中小学去,给孩子们讲解古籍在刻版、字体、纸张、版式、用墨、装订、钤印、题跋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让他们鉴赏与品味古籍之美与传统文化之典雅与厚重,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进而逐步喜欢与热爱古籍,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后继者和弘扬者。

  第四,要大力发掘古籍,加快整理古籍的步伐,激活沉睡在馆阁中的古籍,让古籍“活”起来。目前已经影印与整理的,只是现存古籍中的少数,绝大部分的古籍仍深藏难出,蒙尘插架。我们的目光总是盯着历代少数名家与他们的名著,反复影印、点校、注释与翻译出版,而那些尚未被人所知的著作,并不是它们不重要或不是善本,而是无人阅读、研究与整理。因此,若要进一步盘活古籍资源,扩大其影响力,就要着重于乏人问津之古籍的开发、整理与利用。书籍毕竟不是文物,阅读利用永远是其第一属性,而文物属性是第二性甚至第三性的。藏而不用,等同文物,就失去了书籍的天然属性。尤其是一些古籍孤本,终归是会消亡的,整理出版,化身千万,才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因此,冀望各大图书馆,持更为开明开放的态度,在古籍的开放阅览、影印整理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这是需要学术界与图书馆界的通力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

  第五,在西学兴盛、西化成风的今天,还要积极向全世界推介、翻译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成分,也有糟粕的内容,要选择具有经典性、权威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经史子集,来加大传播、推介力度。这些书籍所讲的,应是恒常的道理,是直指心性的温馨故事,是举世喜闻乐见而向上提引的道理,是古今中外人们都能接受的观点与内容。唯其如此,才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与喜爱。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尚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恒久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漆永祥)

  【系列稿件一】李明杰:中华善本在当代中国的保护与传播

  【系列稿件二】吴国武:激活古籍善本新生命,彰显中华文明新气象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