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民族乐团的色彩性
——在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景作人(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奏):
“一改”的时候看的是录像,昨天现场看感觉很震撼,由衷对山西省歌舞剧院肃然起敬。首先对作曲家出色的才能印象特别深,王丹红对音乐有独特深入的理解,从她的音乐中能听出她思维的跳跃性,她能将西方的音乐和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的、现代的表现手法都提炼出来,通过她的想象力去运用,让我感到眼前一亮。
整体上,这部作品的民族性突出,我对其中几个乐章印象深刻。《小青马》写得非常的绝妙,作曲家的想象力和运用民族器乐配器的手法非常精彩。第六乐章《绣楼相思》,我觉得别具一格,里面有很多我们民族艺术含蓄的风格、写意化的风格,二胡合奏带有幻想色彩,竖琴的运用,有迈上闺房进入阁楼的感觉,特别轻巧。《乱弹琴声》从协奏曲形式来讲,句式感强,把板胡协奏曲结构运用得特别出色,山西梆子的基调掌握得很到位。《开花调》弹拨乐能表现作曲家的功力。
在歌手前后顺序的安排上,我个人感觉还是听作曲家的想法,问题在于我们的歌唱者能不能理解,他是作为一个人声声部而不是一个独唱演员,当歌唱者思想上理解了这一点,效果可能会好一点。
民乐队特别容易大齐奏,希望多些细腻的东西,多在重奏、弹拨的色彩、管乐的竹笛和笙的重奏方面下功夫,这样民族乐团色彩性就更突出了。刚才卞老师说民族乐团容易在一个调式上走,我们可以在调式处理上做些尝试。总的感觉这部作品还是有点长,看到第七第八乐章结束的时候有一种疲劳感。《晋风》非常精彩,但在收束的时候显得过于留恋,个人觉得在收束的时候这两个独唱再次出现有些雷同,有没有必要再次出现,可以商榷。
最后一个意见,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是作为一台独立音乐会演奏的,如果作为一个精品在音乐会中经常演奏,可以从九个乐章提炼出五个乐章改成山西印象组曲,这样任何一个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不论上半场下半场都能演奏,演出机会能成倍的增加,这对作品的推广是有很大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