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民族化与人物性格表现
——在话剧《成兆才》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蔺永钧(中国话剧协会主席):
对于话剧《成兆才》“一改一演”的效果,我用成熟、成绩、成功这六个字来概括。看得出,在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良性机制的激励下,该剧有了显著的、全面的成熟。在重点段落、重点情节方面,获得了飞跃性的提升。从话剧民族化与人物性格发展方面来看,话剧《成兆才》取得了整体性的成功。
中国话剧,从1907年诞生,迄今为止已走过了111周年。长期以来,关于话剧民族化,业界一直在积极探索。作品《成兆才》,在话剧民族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国话剧界树立了一个榜样。这样的成就,有着里程碑意义。
话剧民族化,绝不只是把戏曲的身段和唱段搬过来,学一点戏曲的手段和形式,而是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追求。那就是,像话剧《成兆才》一样,立足于人物性格的发展,有机地借鉴民族化戏曲,来组织发展话剧自身的情节。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情节不只是简单地讲故事,更不是让故事淹埋人物,而应该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话剧《成兆才》的编导,高举起“人学”的大旗,借鉴民族化戏曲,力求恰当而深刻地表现人物。重点在于,将情节设置于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我们知道,一出好戏的戏剧冲突向前发展,往往是由主人公的性格发展来引发或引导的。话剧《成兆才》便是如此。
在该剧中,所有矛盾冲突,均紧紧扣住主人公成兆才的性格发展,来组织情节。这些情节,构成了全剧的主要戏剧冲突与各种戏剧矛盾。于是,我们可以说,借鉴民族化戏曲来恰当而深刻地表现人物,其重点在于,将情节设置于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使戏剧冲突完全立足于话剧民族化,是《成兆才》成功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艺无止境。我的建议是,剧中的话剧演员加强戏曲基本功训练,哪怕是跑一个圆场、走一个虎跳,一招一式都不能含糊。
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能够真正促使作品不断修改和提升,对于话剧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作为话剧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国家艺术基金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机制。个人认为,国家艺术基金的诞生,使舞台艺术的提升奠定了正方向;国家艺术基金的运作,使舞台艺术的发展迈开了正步伐;国家艺术基金的机制,使舞台艺术的繁荣呈现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