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一级演员、教授 杨向东:
这部剧我原来看过,昨天看完后,觉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舞剧的总导演何导还是有办法,水平就是不一样。为了使舞剧“家”更上一层楼,下面我就鸡蛋里面挑骨头,说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点,整个剧在总的情绪和色彩的把握上有些沉闷,可能由于剧本原来“悲剧”的因素,舞剧给人低沉、昏暗的感觉多了,缺少明快、激情、向上的色调,这作为一台剧来讲有让人坐不住之感。舞剧的编排没有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双人舞、三人舞以及道具的运用等,都显得很精致。但总基调如果把握不好,沉闷的东西太多,也就感染不了观众。作为舞剧的总体安排需要讲究阴阳对比协调,如明与暗、沉与扬、悲与喜的对比等等。怎么去寻找激扬向上的亮点的东西,可从人物内心世界和心里活动去挖掘这样的契机,如觉新憧憬幸福,觉慧向往光明等等,都是可以发展“亮点”的契机。我想只要符合舞剧总体色彩需要,都可以考虑一下。
第二点,舞剧能不能在人物的情感上再下下功夫,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其实有几个点可以再升华一下,比如鸣凤的死、瑞珏的死,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等等,把情感做到极致,真正做到触动心灵,让它产生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相信对舞剧会有一个向上推进的意义!
第三点,要根据舞剧创作规律的需要,做一些割舍,没有必要非要按照原剧本凑够五个板块。比如第三幕梅出来后又走了那一段,看起来让人感觉有点累赘,好像有点说不清楚的感觉。再如“葬礼”的那场戏的戏份太重,渲染得过于偏长等等。类似这些不适合舞剧本体特点和舞剧整体色彩的地方,可以做一些删减,可能会更好一点。
第四点,我觉得整个舞剧从动作设计到编排方面,大多还趋向现当代舞的风格,舞蹈语言的地域特色还不够突出,虽然现在的舞蹈编排有一定的艺术效果,但要反映巴金笔下描述的老成都的人和事,一是要加强那个历史时代特定的“语言”特征;二是要突出地域性“语言”特征。我觉得主要的舞段风格处理上能不能再加强一些川味儿?使这部舞剧更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刚才有些老师也说了,整个舞剧没有给人留下印象很深刻的大的群舞舞段,希望在这方面予以加强。我想我们要向更高的高度去冲击的话,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对舞剧《家》的整体艺术水准应该会很有帮助。
(光明网记者付双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