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品味宋词中的端午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6-07 09: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慧中

  仲夏时节,草木葳蕤。艾草清香交融着蜜粽甜香,沁人心脾。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如期而至。端午节历史悠久,民俗丰富,可谓一个色香味皆妙的节日,颇受历朝历代的重视与喜爱。例如宋代,将端午节设为假日,继承并创新了相关民俗。宋词中的端午节,耐人寻味。

品味宋词中的端午节

  美味:端午美食

  宋代时,端午节美食众多,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便有所列举:“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花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葛蒲、水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其中,粽子已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端午美食,又被称作“角黍”,因其由黍米制成,形状为尖角。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中的“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写端午开宴,自然要有金黄的粽子这道佳肴。粽子与亲友共享才更加香甜,于是,李之问在《失调名》一词中写下“愿得年年,长共我儿解粽”,在粽子中包进亲情之美。

  另有“白团”这一端午美食,今时虽已消失匿迹,仍可于宋词中一品。张耒《失调名•端五》中有“水团冰浸砂糖裹”一句,可见白团用砂糖裹成,晶莹剔透,还以冰浸,类似当今的某种冰点,清甜爽口,颇有消暑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宋人还创新了白团的口味。例如张孝祥《点绛唇》中的“麝团孤黍”,“麝团”便是添加了麝香的白团。

  若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饮品,则非菖蒲酒莫属。菖蒲酒不仅口感独特、芳香醇美,更有养生健体之功效。从欧阳修《渔家傲》中的“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向子諲《南歌子》中的“共饮菖蒲细,同分彩线长”等句子,皆可见宋代端午节饮用菖蒲酒非常普遍。米友仁《小重山》“一枝低映宝钗横。菖蒲酒,玉碗十分斟”写佳人所斟之菖蒲酒,定是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吴潜《沁园春•戊午自寿》“纵葵榴花闹,菖蒲酒美,都成客里,争似家边”写独在异乡之菖蒲酒,想必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风味:端午民俗

  端午节有许多特色民俗,其中佩戴五色丝线制成的“长命缕”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早在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中便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又曰,亦因屈原”。宋词中的五彩丝、朱索不但有驱邪辟瘟的本义,而且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例如张耒《失调名•端午》中的“手把合欢彩索,殷勤微笑殢檀郎。低低告,不图系腕,图系人肠”,把佳人想用朱索牢牢拴住情郎的莞尔娇羞情态,描摹得生动传神;蔡戡的《点绛唇•百索》“纤手功夫,采丝五色交相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凭谁信。玉肌宽尽。却系心儿紧”,同样将五色交织、轻缠皓腕的朱索作为爱情相思的象征。

  端午节不可或缺的辟邪之物,还有艾草制成的“艾人”“艾虎”。悬挂艾人于门户,佩戴艾虎于身侧,至今仍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宋词中多写艾虎配美人,尤显生动可爱。例如王诜《失调名》中的“偷闲结个艾虎儿,要插在、秋蝉鬓畔”,张炎《蝶恋花•赋艾花》中的“巧结分枝黏翠艾。剪剪香痕,细把泥金界。小簇葵榴芳锦隘。红妆人见应须爱”,则描绘了做工更加精美的艾花,颇受红妆佳人的喜爱。

  端午节最为重大的民俗活动当属赛龙舟,古代称为“竞渡”。竞渡本为纪念屈原而产生,后世逐渐重视其娱乐功能,在宋词中有所反映。例如“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视听结合,渲染出声势浩大的端午竞渡场面,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到竞赛的雄浑气势与节日的欢乐气氛。

  情味:屈原精神

  端午节的重要意义,是纪念自沉汨罗江的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的精神,早已融入端午节之中。宋代词人,不约而同地遥想追思生活在割据动荡的战国时代,却文采斐然、志行高洁的屈原,在作品中融入屈原的精神光华,与之神交冥漠,使之光耀后世。

  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一词,上片写的是端午时令节物,美食娱乐无所不包。“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凭吊祭江,吟诵屈原辞赋,词人不禁心生感慨,思绪蹁跹。“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的一腔忠爱热忱、满怀美政理想,俱已沉没于冰冷的汨罗江水之中,空留浸透他悲情血泪的楚辞篇章。苏轼周旋于北宋政治漩涡的一生,与屈原的人生都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堪称异代知音。

  而南宋词人刘辰翁饱尝国破家亡之痛,沦为异族统治下的遗民而志节不移,更与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想重整荷衣,顿惊腰细。尚有干将,冲牛射斗定何似……重反离骚,众醒吾独醉”,刘辰翁的《齐天乐》,借缅怀屈原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壮,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志节。在《金缕曲•壬午五日》中,刘辰翁又写下了“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屈原的辞赋,慰藉着刘辰翁受尽亡国之痛折磨的身心,使他如屈原一般不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矢志不渝,令人感怀动容。

  香飘十里的端午美食,绚烂多姿的端午民俗,摇撼人心的屈原精神,在一首首宋词中描摹得淋漓尽致。文学与节日相映成趣,为彼此增添了旖旎的色彩。细细品味宋词中的端午节,欢欣与感动交织,诸般滋味袭上心头,回味无穷。

  (作者胡慧中系吉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品味宋词中的端午节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篇小说《体察师的日子》:假定性前提下的人性复苏书写

  • 王 蒙:穿越千年龟兹,舞动中华文明的璀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