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影视浪潮正在重构行业边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AI影视浪潮正在重构行业边界

来源:文汇报2025-10-16 10:20

  作者:臧韵杰

  不久前落幕的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一波AI影视浪潮汹涌而至。这场由即梦AI、火山引擎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未来影像”AI电影国际峰会,不仅是AI技术的展示场,更是如今影视创作生态的大检阅。从心理学背景创作者执导、描摹童年幻想与孤独的温馨短片《小怪物》,到取材古典志怪、以黑白版画格调呈现的《一目五先生》,颠覆传统叙事、以锐利视角完成女性宣言的《权利童话》,中国香港团队打造、以科幻外壳包裹社会观察的《九宵》,再到韩国创作者用视觉语言还原神秘梦境的《法体》,这些作品共同描绘了一幅图景:AI正在打破专业壁垒,让“人人皆可创作”的梦想照进现实。

  曾经的行业门槛被跨越

  “AI不只是工具,更是创意伙伴,可以帮助创作者在艺术与情感表达上走得更远。”峰会上,学者们指出AI技术突破了“生成”的单一功能,实现了对叙事逻辑的理解。依托于火山引擎Seedream4.0模型,创作者输入角色形象与分镜描述,即可批量生成连环画式分镜,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AI视频的“一致性难题”,让虚拟人物在长片叙事中保持形象稳定。

  早在2023年底,国内首个AI制作中心已成立,并于2024年联合即梦AI、抖音共同推出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如今该系列第二季已进入最终制作阶段,目标直指院线级水准。“过去用传统CG做一组文物特写,成本高到不敢想,现在AI生成的三星堆文物细节,再经后期微调就能满足大银幕要求。”博纳AIGMS制作中心负责人曲吉小江透露,第二季将打造为首部AI原生动画电影,深度应用火山引擎提供的Seedance、Seedream模型能力,制作周期压缩至1.5—2年,成本较传统院线电影显著降低。在她看来,这背后是“AI+”到“+AI”的模式升级——从依赖AI生成素材,转向将AI融入传统电影工业全流程,包括剪辑、调色与特效整合。

  这种“升级”还体现在对电影语言的创新上。入围短片《权利童话》用一颗苹果的自然腐坏过程串联古今,展现出AI的镜头思维;《法体》则以寺庙长镜头缓慢扫过僧人与佛塔,AI精准控制光线与虚实,让人物微表情的稳定性甚至可以超越真人演员。“国内的短视频生态促使我们比较紧密地向创作者收集各种各样的反馈,创作者也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去快速迭代模型。”即梦AI产品经理表示。如今的视频生成模型已能读懂复杂提示词,凭文字描述生成符合叙事节奏的运镜,这道曾经的行业门槛被跨越。

  行业对AI的接纳并非一蹴而就。上影股份相关负责人指出,传统影视创作者因技术尚未成熟而对AI应用相对谨慎,而AI技术人才又普遍缺乏影视专业经验。“这两个群体的融合,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上影早早便开始系统性布局AI视频生成领域,自2023年6月起,上影先后发起并主办全球AI马拉松、全球AI视觉创意大赛(瓦卡奖)等综合AI赛事。“我们希望做桥梁,让传统电影人拥抱AI,同时发掘优秀AI创作者。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不排除未来会制作真正的AI电影。”

  更多的个体叙事登场

  业内人士已经看到,AI在影视中的应用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关于表达机会的重新布局。《九宵》团队仅20余人,却在半年内完成传统流程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17分钟高质量短片;首次尝试AI影像的创作者晓薇,用《小怪物》中的固定镜头模拟延时摄影,捕捉到失落与怀念的细腻情绪。

  技术更便捷的获取正在降低创作门槛,让非科班出身的个体创作者拥有发声机会。过去,搭建一套完整3D模型需耗费大量人力时间,如今通过即梦AI输入一张概念图,即可生成对应的场景与角色——《九宵》团队正是借此在剧情中频繁更换人物造型和服装,这在传统制作中难以想象。对于这种趋势,上影股份相关负责人坦言,长远来看,“电影百工”可能被1到3人的个人工作室替代,形成小工作室产出高质量内容的生态。在未来,电影人或许可以更多聚焦创意本身,不用再疲于实现工业效果。

  不过,个体创作登场并非意味着“去人工化”。《九宵》团队花四个月训练模型,测试人物稳定性与背景衔接;《小怪物》创作者用即梦AI批量生成“标准件”建立专属素材库,确保角色风格统一。必须看到,AI生成大量可能性,但最终的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仍依赖人类的选择与打磨。

  正如曾任《卧虎藏龙》《英雄》制片人的李少伟在峰会中提醒的那样:“工具在变,但我们讲述故事、讲述自己故事的渴望,是永恒的。”当AI让越来越多“超级个体”站上创作舞台,行业真正的挑战已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守住思想与表达的稀缺性。从釜山电影节的五部短片到国内外影视公司的院线级尝试,AI影视的未来已清晰可见:技术将继续降低门槛、拓宽边界,但最终决定作品高度的,仍是创作者对人性的洞察与对文化的坚守。(臧韵杰)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731》: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唐 山:如何楔入时代,填好自己的人生答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