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神话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和阐释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华神话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和阐释

来源:解放日报2025-09-25 10:55

  作者:宣学君

  当《黑神话:钟馗》在2025年的科隆游戏展上以先导预告片的形式正式公开时,许多人尚沉浸于《黑神话:悟空》带来的视觉盛宴之中。从七十二变美猴王到驱魔判官钟馗,游戏科学的这次选择显然带着深层的定位与文化考量。钟馗,这一在中华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神祇,既不如孙悟空那般耳熟能详,也不像哪吒、杨戬等神话人物那样拥有丰富的故事脉络。这种“熟悉的陌生感”似乎为创作者与玩家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华神话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和阐释

  游戏《黑神话:钟馗》截图 图片来源:《黑神话:钟馗》官网

  在全球文创产业激烈的竞争中,中华神话体系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和阐释。从古希腊神话支撑起的漫威宇宙,到北欧神话催生的雷神系列,西方神话体系早已在今天的创意内容中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文化输出体系。而中华神话,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宝库,眼下正通过《黑神话》系列这样的数字内容走向世界舞台。

  为什么是钟馗

  钟馗这一人物选择的巧妙之处,在于文化深度与创作空间的平衡——既具备足够的文化辨识度,又保持充足的创作弹性。

  在传统文化中钟馗被誉为“驱鬼辟邪之神”,其形象多为手持斩鬼剑,身着判官袍,蓬头虬髯,威严可畏。《开天遗事》云:“明皇昼寝,梦一小鬼,衣绛犊鼻,跣一足,履一足,腰悬一履,搢一筠扇,盗太真绣香囊”“俄见一大鬼,顶破帽,衣蓝袍,系鱼带,靸朝靴,径捉小鬼。先刳其目,然后劈而食之。上问,尔为谁。奏云,臣终南进士钟馗也。”这一梦境记录,为钟馗的形象塑造提供了最初的生动描述与文献基础。相较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高度定型,钟馗的艺术表达具有显著的多样性。通过元杂剧《闹钟馗》、宋元明清的艺术演绎,其早已成为我们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符号。在不同的文艺作品中,钟馗的形象既有驱邪除祟的威严,也有诙谐幽默的生动。这种故事与形象的多义性,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诠释可能:既可以展现传统判官的威严肃穆,又能够融入现代叙事的复杂层次与灰度表达。

  从RPG(角色扮演)游戏设计的角度来看,钟馗亦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角色原型,判官身份意味着既不是传统的勇者拯救世界,也不是复仇驱动的另类英雄,而是一名驱邪审判者。这或许会给游戏机制提供丰富的创作空间,带来差异化的游戏体验,增强叙事结构的深度。同时,作为专职捉鬼伏魔的主角,钟馗必然自带丰富的技能体系,面对各路妖魔的神通会呈现出目不暇接的技能树和炫目的战斗体系。很多玩家已经开始期待看到这种与西方恶魔猎人或者法师所不同的设定对比了,而在这表面的奇幻技能与民间方术背后,蕴含的是中华神话深厚的本土化文化与生活经验,也是共同的人性与道德情感认同。这样的游戏角色既保有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又具备价值认同,为全球化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对于广泛的玩家来说,更为引人遐想的是,“钟馗”与“悟空”是否可能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如果这一设想成真,那么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宏大的中华神话空间的构建,并在数字世界中实现前所未有的融合与碰撞。这种跨越不同神话谱系的整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也是对现代叙事可能性的大胆探索。当幽冥地府的肃杀与东海龙宫的威严同时出现在玩家面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游戏技术的进步、游戏世界观的破维,更是文化叙事想象力的彰显。

  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竞合

  当下中华神话体系的数字化重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移植,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和创新实践。纵观全球文创产业的发展历程,西方神话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坐标。希腊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雅典娜等形象,通过好莱坞电影、游戏载体早已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符号。北欧神话中的奥丁、雷神托尔等角色,更是通过漫威的包装实现了从古老传说到当代IP的轻松转身。

  然而,西方神话体系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其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其适应现代媒介传播的叙事结构。希腊神话中神祇之间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权力斗争,天然具备了现代好莱坞电影所需的戏剧冲突;北欧神话中诸神黄昏的终末论,则为现代科幻作品提供了哲学逻辑的铺垫。这些特征使得西方神话能够轻松地与现代叙事体系接轨而形成成熟的文化创新链路。相比之下,中华神话体系面临的挑战则更为复杂。除却宗教的多元,与《埃达》《荷马史诗》这样的经典文献相比,中华神话在体系上呈现出松散的碎片化状态。从《山海经》的奇异神兽、《封神榜》的神魔斗法,到《聊斋志异》的志怪奇谭,我们可以看到从民间传说的土地城隍到文学作品的神仙妖怪,各种神话元素极为丰富多彩,但少了统一的谱系梳理。

  应该指出的是,在这种中西对话与比照中,我们需要警惕过度以他者为标尺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有时会陷入过度迎合西方审美的误区,为了所谓的“国际化”而稀释甚至抛弃自身的文化特色。《黑神话》系列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而非用中国元素包装西方叙事。

  《黑神话:钟馗》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中华神话体系数字化重构的一种新气象,借由“天命人”出道的成功,以《黑神话》系列来打开我们厚积的传统素材与故事魔盒,形成系统性的文化表达策略变得有迹可循。今天的游戏创作在叙事建构与技术演进上均已十分成熟,持续地为全球玩家提供着新颖体验。以神话这一叙事资源促进中西文化对话与产业合作,已成为普遍实践。在此背景下,钟馗作为民间信仰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体,本身具有充分的叙事弹性与可塑性,亦能承载现代性的多重诠释,从而为游戏的价值表达提供了清晰且富有层次的主题脉络。

  从迎合到自信的转变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产品的跨国传播往往面临“文化折扣”的挑战。即一种文化产品在其原生文化环境中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传播到其他文化环境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其价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损。过往,中华文化产品的海外传播多采取“迎合”策略,以减少文化折扣的影响。如今,《原神》等游戏出海的成功,体现了我们游戏自主研发能力的跃进,《影之刃零》的实机演示让玩家感受到中华武侠文化的魅力,而《黑神话》系列进一步体现了从“迎合”到“自信”的重要转变。游戏科学团队并未为了迎合海外玩家的口味而刻意淡化中华文化元素,相反,将中华神话的独特魅力作为游戏的核心卖点,通过精美的视觉呈现、深入的文化挖掘和高质量的游戏体验,吸引海外玩家主动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这种策略的成功,源于对文化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同质化的产品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那些具有独特价值主张和鲜明文化特色的产品,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华神话体系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其深度和广度远非一般的文化符号所能比拟,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黑神话》系列所代表的文化出海模式,为中华文化产品出海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不刻意迎合,不盲目模仿,而是立足于自身文化语境,通过当代的表现手法与高质量的数字体验技术,让世界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这种细雨润物的文化传播方式,往往比直接的文化宣教更加有效。

  从悟空到钟馗,游戏科学团队展现出的文化自信和创作定力,正是当下中国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品质。这不仅为中国游戏产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在全球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那些既具独特文化内涵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作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精神指引和价值坚守

  从斗战胜佛到除魔判官,游戏科学团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神话宇宙。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重现,更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现代化诠释和全球化表达。同时也提示我们中华神话体系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价值,为现代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潜在的IP核心。

  钟馗的选择,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创新的探索。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需要精神上的指引和价值上的坚守。随着中国游戏产业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和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像《黑神话》系列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这些作品不仅会为全球玩家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更会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载体。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华神话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古老,而在于其能够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认同。《黑神话》系列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古老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可能世界里焕发光芒。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捕风追影》:犯罪动作电影如何找到个性化的叙事路径

  • 陆玄同:秦腔该以怎样的姿态前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