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冷凇 蔺花雨
综艺《无限超越班3》以“无负成长”为主题,在延续前作TVB训练班精神的基础上,尝试以更开放的视角探索演员成长路径,既呈现了跨界转型的可能性,也直面短剧浪潮、流量焦虑等现实议题,为行业提供了有价值的观察样本。
本季节目集结了20 余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艺员,真实地反映了当下演艺行业的复杂生态。演员陈志朋曾凭借《还珠格格》中尔泰一角被观众熟知,在经历了被毁容、被争议之后始终没有放弃演艺生涯;TVB 视帝王浩信凭借扎实的台词功底,充分展现了演员的个人魅力;李依晓在即兴环节努力打破“古偶套路”的桎梏,通过不断拓宽戏路表现出对表演的执着追求。跨界艺人在本季节目中也成为一大亮点,新兴赛道代表丁真、柯淳的出现,更为节目带来了新的话题与思考。
面对短剧市场的爆发,节目以柯淳“日薪两万,日拍62场”的案例引发深度讨论。监制团肯定了短剧行业为新人提供机会的现状,也犀利地指出流水线生产对于演员演技的消耗,推动行业思考精品化转型的必要性。学员李沐宸从长剧配角转型短剧女主角的经历,则揭示了不同表演体系的融合可能,她以长剧的细腻情感为短剧注入厚度,又以短剧的高强度拍摄锤炼应变能力,为行业探索出一条折中路径。节目还通过吴镇宇、郝蕾等导师的点评,回归对表演本质的探讨。比如吴镇宇在与傅首尔对戏时强调倾听比表达更重要,郝蕾指出辩论思维可能消解戏剧真实性,这些观点直指跨界转型的核心矛盾,为行业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升级之后的监制团是第三季的亮点。尔冬升、曾志伟等香港影人带来TVB黄金时代的职业精神,刘涛以“心理按摩”式指导共情中年演员困境,杨天真则从市场角度提供生存策略,形成演技+心理+商业的多维培养体系。刘涛与傅首尔搭档表演时,通过设计反转情节引导其暴露脆弱面,这种实战教学比抽象理论更具穿透力。吴镇宇的指导方式尤其值得称道。他在与年轻演员对戏时主动弱化存在感,将爆发戏留给对方发挥,托举式教学展现了前辈演员的格局。监制团还引入制片人评审机制,模拟真实选角环境,使学员直面市场检验,避免闭门造车的局限。
从有限到无限、从破茧到破圈,《无限超越班3》没有止步于演技切磋的“秀场逻辑”,而是以行业实验的姿态介入现实,一方面为跨界者提供转型通道,另一方面也为短剧演员指明精品化方向;既保留TVB训练班的严苛精神,又注入内娱市场的生存智慧。此外,节目中对于职业尊严的呼吁、对行业生态的剖析,有望为演技类综艺开辟出更具公共价值的可能性。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蔺花雨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