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 郭梅
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1998年,电影《甲方乙方》在元旦上映,拉开了内地贺岁片的序幕。如今,贺岁剧的兴起又为观众的年味大餐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贺岁剧往往具备贺岁特征,剧情热闹喜庆,主题正气温情,风格或家长里短老少咸宜,或轻松诙谐好玩有趣,烘托出过年期间喜乐团圆的气氛。
《六姊妹》海报
自2022年开年大剧《人世间》爆火之后,年代剧成为开年大剧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春节期间播出年代剧,历史的波折变迁和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撞击和温暖观众的心房,让人们仿佛回到记忆中的旧时光。《六姊妹》就是这样一部标准的开年大剧。故事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为时间背景,讲述了生活在小城淮南的何家六姊妹的婚恋、工作、生活经历和成长,展现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角色转变和自我觉醒,以小见大,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几十年间,她们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家、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剧情里浓浓纯纯的中国式情感模式和家庭模式,让观众在剧中人物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间,看到了自己家的影子。那些为了家庭琐事的争吵,亲人间相互扶持的温暖,以及每逢佳节时齐聚一堂的热闹,无一不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情感的深度连接,唤醒了观众心底对亲情最本真的眷恋,使得大家在观剧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沉浸于这份真挚的情感世界,回忆起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在品味剧中家庭的酸甜苦辣时,观众也更能理解中国式家庭的凝聚力与包容力,领悟到亲情在岁月流转中始终是最坚实的依靠,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家人,珍视每一次与家人相处的机会。
该剧用较大篇幅将六姐妹的婚恋过程娓娓道来。其中有家丽夭折的初恋,有家文的夫妻恩爱,有家欢破灭的暗恋,也有家艺一意孤行的“下嫁”和“翻身”后的转变,有老五小玲与“世仇”汤家儿子唐振民的因舞结缘,还有老六家喜与师傅之子的不打不相识,六姊妹的青春各有各的色彩。无独有偶,另一部将“贺岁”标签直接贴在脑门上的古装婚恋喜剧《五福临门》,更是“专业”讲述六姊妹出嫁的故事——北宋仁宗年间洛阳寡妇郦娘子为了让女儿们能有更好的生活,一家子“移民”汴梁,在闹市开店创业同时寻觅良缘的故事。郦娘子有五个女儿,还有已故儿子的未婚童养媳琼奴,除了二娘已婚,共五个女孩待嫁。三娘和柴王爷后人、富甲一方的柴安不打不相识,一波三折后终成连理;大娘与探花郎杜仰熙先婚后爱,上演姐弟恋;四娘与铁面无私的开封府尹沈慧照因缘际会,演绎女追男式的先婚后爱;娇憨泼辣的五娘则在出嫁当日被抢亲,与本性不坏的纨绔子弟杨羡“奉旨成婚”,幸而她驭夫有道,终成佳偶。
《五福临门》剧照
毋庸讳言,既然是要讲述六姊妹的婚恋,“水浒”式的链状剧情结构自是最恰当不过的选择,一环扣一环,每一环有一个不同的主角,但又互相勾连,仿佛由系列短篇串联成长篇,结构合理,编写便利。所以,《六姊妹》与《五福临门》既撞“六姊妹”又结构相仿,算得上顺理成章。两部在春节期间播出的贺岁剧,难免会让人联想起那部再经典不过的越剧《五女拜寿》——其实,《五女拜寿》虽名为五女,但加上被收为义女的翠云,剧中的杨家也是六个女儿——问世四十余年来,一直是春节期间各种晚会、综艺的常客,妥妥的正宗贺岁戏。窃以为,无论是《五女拜寿》,还是《六姊妹》《五福临门》,其实都有意无意地暗扣了“六六大顺”的吉利梗吧。
作为一部年代剧,《六姊妹》以平实、细腻的方式描绘了何家的家庭生活,通过大量琐碎的生活细节,展现家庭的温情和时代的变迁,让观众产生沉浸式的观剧体验。为了致力于年代感的还原和生活细节的真实感,小到屋子的陈设、角色的服装和发型,大到城市街巷的布局和交通工具的嬗变,以及流行时尚的风向变化,《六姊妹》都用力颇勤。与《六姊妹》的生活流的叙事手法不同,《五福临门》则喜用“拿来主义”,不仅结构模仿《水浒传》的章回体,剧中很多桥段的情节也显然是套用了明代话本小说《三言二拍》和《清平山堂话本》等经典作品,比如大娘救了冻僵的杜仰熙,明显是套用了金玉奴一碗豆汁救活莫稽的桥段;四娘暗中相助归娘,让她如愿以偿地与相爱之人成婚,套用的则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招数;五娘生性活泼,以洗衣杵等为武器“武力征服”丈夫杨羡,借用的约莫是快嘴李翠莲的故事;四娘的大姑姐婕妤娘子回娘家省亲的段落,与《红楼梦》里的元妃省亲委实难说毫无瓜葛。
值得一提的是,《五福临门》还不忘藉古装丽人之口宣扬了当下的女性观和“她力量”,见缝插针地努力给剧集敷粉赋分,比如女子经商追求经济独立,又如被强人掳掠时互相提醒保命第一、贞操第二,还有出嫁后的女儿们强调自己是郦家人,相约“排班”回娘家陪伴母亲,等等。
无论是《六姊妹》这般以年代为经、生活为纬编织温情岁月,还是《五福临门》借古装外壳讲述婚恋趣事并融入现代理念,它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春节这个特殊节点,为观众呈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这些贺岁剧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更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与情感共鸣中,体会到家国情怀、亲情和爱情以及时代赋予女性的力量与使命。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这样独具匠心的贺岁剧出现,继续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温暖的春节,让年味在精彩纷呈的剧情中愈发浓郁。(郭梅)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