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再谈《哪吒2》的反父权主题:反叛外壳下的传统文化重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再谈《哪吒2》的反父权主题:反叛外壳下的传统文化重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2-19 10:15

  作者:马晓光

  2025年伊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可谓最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自从正月初一“降世”,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已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短短二十几天就不断刷新国内及国际影史的纪录。这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一次可喜的成就,也是一剂效果显著的强心针。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影评文章,内容既囊括了宏观视角的全面审视,也不乏微观层面的深刻洞见。诚然,本片延续了前作精良高超的制作水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热血澎湃的影像叙事,足以令一众同类型作品以及竞争对手高山仰止。然而,当我们抛开表面的热闹,深入剖析影片的核心叙事时,会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部被诸多影评贴上“反父权”标签的作品,本质上讲述的依然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底色的、以惩恶扬善为主题的英雄故事。创作者打造了“反叛精神”这一极具时代话题性的外壳,既做到了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还兼顾了春节档期合家欢的观影氛围,同时又对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现代化重构,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市场制胜”。

再谈《哪吒2》的反父权主题:反叛外壳下的传统文化重构

  反叛的外壳:哪吒形象的现代性改造

  一般说来,父权制的主要特征包括男性中心主义、性别角色的固化、性别不平等的制度性压迫,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的强化等方面。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行为,常常被解读为对传统父权制度的激烈反抗,使之成为极具反叛精神的英雄形象之一。饺子导演则对这一传统形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现代化改造,赋予了哪吒更鲜明的个性和更复杂的内心世界。

  首先,影片将神话中本性叛逆的哪吒设定为“魔丸”转世,让故事多了几分命运悲剧的色彩。“魔童”的宿命也让哪吒成为了一个被传统社会排斥的边缘人物,更容易引发受众的共情。而神话中哪吒与父亲的对抗,也变为与宿命论的对抗,在一轮轮历练和成长中,哪吒也随之一步步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值得补充的是,哪吒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出自道教经典《抱朴子》,原文是“我命在我不在天”。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诸多神话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与命运抗争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朴素价值观,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改编后的《哪吒2》依旧是带有反父权色彩的。从家庭层面来看,哪吒与李靖是典型的中式父子关系。李靖依然是传统父权的代表,始终不肯放弃约束哪吒的行为,用天规和自身权威压制哪吒的天性。其次,反父权不完全等于“反父亲”,父权在更高层面体现出的是制度性压迫。哪吒的反抗不仅针对李靖,更直指整个天庭的权威,他不愿接受“魔丸”转世的宿命,不愿臣服于规则得以“成仙”,他最终打破“天劫咒”的行为可以视为是对父权的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可以说喊出了反叛精神的最强音。

  这些对经典的现代性改造,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代年轻受众的审美趣味,他们更容易将这个叛逆不羁、追求自我的哪吒视为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象征符号。

  传统的内核:英雄叙事的回归

  尽管影片披着“反叛”的外壳,但深入分析其内在叙事结构不难发现,这依然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底色且充满东方美学韵味的英雄故事。

  尽管创作者有意模糊处理“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为多个角色设计了形象反转,然而全片最大的主题还是围绕“惩恶扬善”展开。哪吒虽然反抗父权、反抗天庭、反抗天命,但他的目的是保护陈塘关的百姓及所有被“污名化”的无辜生命。他与一切命运中的敌人厮杀,直至推翻了仙界中荼毒苍生的伪善野心家,这些都与传统英雄神话中,英雄为民除害、拯救世界的主题一脉相承。

  再者,李靖虽然严厉刻板,但他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内心深处依然爱着哪吒,他与哪吒最终还是回归到了父慈子孝的传统伦理架构中。而哪吒也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当代著名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于《千面英雄》中深刻剖析了“英雄之旅”模式,指出“与父和解”是英雄成长阶段的必经环节之一。这种和解贴合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表达,是个体与社会价值呈现的调适和回归。

  再深一步考量,影片中哪吒的反叛虽然被上升到了抗争“天命”的高度,如台词中所说:“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然而“天劫咒”和“天元鼎”是可以被打破的。哪吒从混元珠中孕育而来,肩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未来或许会成为更高的“天命”而存在。这种对天命与抗争的辩证思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从“知天命”“顺天命”到“争天命”“制天命”的多元化递进融合。

  太极的智慧:阴阳调和,刚柔并济

  如同片中哪吒与敖丙一阳一阴的设定呼应着太极图的意象,本片的叙事布局也处处渗透出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哲学智慧。

  从市场的角度考量,要想在合家欢的春节档期覆盖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在形式表达上必然需要多方兼顾。全片既洋溢着对个体价值、个人选择的尊重,又通过对父子和解、英雄回归等情节设置,维护了传统价值观的稳定性。通篇覆盖的喜剧元素,以及随处可见喜感的小人物、小细节等等,都在宏大叙事之余有效缓解了影片主题的沉重感。

  主创团队对“反叛”主题的模糊处理,其背后是对中国电影市场和受众心理的深刻理解。本片被不少评论者诟病,质疑其为伪“反父权”,然而是否需要深入批判“父权制”、如何批判“父权制”以及“父权制”在当下文化语境中是否被过度妖魔化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本不是这部电影的题中之义。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今取得的成绩,绝不能仅被视作一个偶然的商业电影成功案例,其背后,实则是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转换博弈。无论业界对本片最终票房的预测是一百四十亿还是一百六十亿,无论这些票房来自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岁小儿”哪吒正对被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全球文化市场发起单挑。

  曾几何时,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体系几乎垄断了全球票房及评价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的电影产业成了好莱坞模式的传声筒和附属品,“文化自信”是一个只有少数电影人呐喊的口号和遥远的愿景。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横空出世,使得这一愿景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正如哪吒打破了仙界“灯塔”的神话,我们也不妨用哪吒的台词作为总结:“仙,不一定是好的;妖,不一定是坏的;魔,可以是正义的。”换言之,定义权可以不在他人,而在我们自身。(马晓光)

 

 再谈《哪吒2》的反父权主题:反叛外壳下的传统文化重构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郭 伟:纪录片《寻找冯友兰》的诗意叙事与思想探寻

  • 散仙的快乐:陆压与《封神演义》的隐逸趣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