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姽婳将军之谜:黛玉的命运之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姽婳将军之谜:黛玉的命运之歌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2-29 09:50

  作者:黄西蒙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主线故事是晴雯之死,但就在悲情气氛已经烘托得相当浓烈的时候,突然加入一段贾政让孩子们给姽婳将军写诗词的情节,显得十分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一回让众多红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觉得突然插入一段姽婳将军的内容,纯属曹雪芹的败笔。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来看这个神秘的姽婳将军——据传说,她是明末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原本是个歌伎,却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冲上战场,与敌人四杀,最终英勇殉国。在《红楼梦》里,经由贾政之口,衡王改称恒王。谁能想到,在如此舒缓甚至有些文人慵懒情调的文字之前,是晴雯之死的大悲剧。王夫人厌恶晴雯,非说她得了女性的痨病,就赶紧将她的尸首焚化了。

  可以说,此时此刻的宝玉还沉浸在与晴雯最后一别的悲怆之中,结果就被王夫人的丫头叫去,同贾政一起作词。等姽婳将军这段情节结束之后,宝玉才去祭奠晴雯,还写下了十分动人的《芙蓉女儿诔》。由此来看,姽婳将军的故事安插在这里,确实很突兀,显得很不自然。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曹雪芹想通过姽婳将军的故事,来隐喻什么,特别是对书中主要角色的命运进行类似判词、曲子那样的预言。这个角色会是谁呢?若从回目名称要素的“对仗”角度来看,与晴雯最“对仗”者显然是林黛玉。

  《红楼梦》多次提到黛玉与晴雯的相似之处,两人虽出身不同,但在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晴雯也可以说是作者最喜欢的丫鬟角色,宝玉对晴雯的感情,也不同于他人,有一种特别的真情与怜惜。

  更关键的是,姽婳将军的名字——林四娘,显然也是在暗指林黛玉。然而,两人一个是走上战场的女英雄,一个是温柔痴情的大家闺秀,怎么看都不像同一类人。或许,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现已失去的内容里,黛玉应该是有类似姽婳将军那样的命运,未必是要上战场杀敌,但很可能是遭遇了乱世,不仅贾家败落了,整个世界都陷入了癫狂与昏恶。黛玉作为宝玉没过门的妻子,也必须承担起整个家族的责任。然而,黛玉并没有经世之才,治家的努力失败了,最终自己也走上了陨灭的结局。

  在姽婳将军词的细节里,也有蛛丝马迹能佐证上述猜测。贾兰、贾环的诗,基本上还是忠君报国那一套传统伦理,“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但宝玉写出的却是姽婳将军的悲情——在封建伦理秩序下,她只是个被利用的弱女子,哪怕有保卫家国的壮志,却无法一展抱负。面对流寇,那些男人还没有她有勇气。“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宝玉所言,恐怕不只是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也是林黛玉最终的命运。

  “流寇走山东”这样的字眼,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显得十分扎眼,但这很可能是后文的重要元素。天下大乱之时,流寇遍地走,如明清易代之际,腥膻满地,别说贾家这样的地方土豪,就是皇族也多遭灭门之祸。遭逢乱世,主仆关系颠倒,原来的奴仆灭了主人,甚至成了新主子的事情,其实很多很多。历史上就有“江南奴变”之说——比如,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在去世后没几年,江南徐家就被奴仆所灭,连《徐霞客游记》都差点被焚毁。很多流民也会泄愤到皇族身上,居住在河南的福王朱常洵,就被李自成抄家,很多贵族都惨遭屠戮。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贾家又岂能独存?我一直不太认同学界所谓“贾家败落是因为得罪皇帝”的观点,更不太可能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贪腐、违法而被查抄。倘若真是如此,贾家的败亡是不值得同情的,《红楼梦》也不能具有高层次的悲剧精神,只能沦为某些受到伤害的原既得利益者的自怨自艾。事实上,只有将贾家的败落“上升”到国破家亡的层面,“升华”到国仇家恨的层次,才能唤起更多清代文人的情感共鸣。

  循着这个思路往前走,就会惊奇地发现:黛玉之死,也能与之前的判词“玉带林中挂”对得上了。“玉带林中挂”,可能有两层隐喻。首先,反过来读,谐音就是“挂中林黛玉”,这显然不是偶然。应该是指黛玉最后的死法,是被挂在高处的,就是缢死。再者,解读判词不能纯抠字眼,还得综合意象、意境来看。一条玉带挂在树林里,随风飘荡,如此凄凉的场景,应该也是在描写黛玉缢死之后、柔弱身躯随风摇摆的惨状。

  或许由此能推测出,黛玉或是自缢而死,或是被流寇缢死,而且死亡地点不是在室内,否则就不会有玉带随风摆动的意象。结合前面姽婳将军的暗喻,或许《红楼梦》结局的惨状是远远超出读者想象的:天下大乱,贾家败落,原来的奴仆勾结外面的流寇,一并冲杀进来。黛玉在乱战中不甘受辱,自缢而亡。之所以判断是自缢,而非被歹人所害,是因为黛玉《葬花词》中有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从始至终保留了纯洁的身体与心灵,在乱世降临之际,保存了最后一丝人的尊严。(黄西蒙)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