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汉剧电影《金莲》:古调新绎,也说金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汉剧电影《金莲》:古调新绎,也说金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1-26 17:59

  作者:李华裔

  “酒色端能误国邦,由来美色陷忠良”,这是长篇小说《水浒传》里的一句原词,也是对“红颜祸水”的解析与佐证。在历史的卷宗里,潘金莲这一传统的文学形象已深入人心,她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浪荡妇人,是道德礼制谴责的对象,是非评判久成定论、世代因袭。

  本文并不想为金莲翻案。当然,历史上不乏为其翻案者,或同情她的遭遇,或宽宥她的罪行,甚至有为其升华道德者,但这是另外一个论题。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对于金莲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女性形象,该如何用艺术的审美方式进行再创造。

  据笔者了解,仅是戏曲,就曾有昆曲、川剧、秦腔、豫剧、汉剧、粤剧等不同剧种对这一形象进行了演绎,电视、电影也有诸多版本。在今天,如何表达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这是每一个试图将她搬上舞台的艺术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日,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等单位出品的汉剧电影《金莲》在梅州、广州、北京等地陆续展映。该片改编自舞台版同名汉剧,在意境的塑造和开拓上呈现新的创造与追求,丰富的镜头语言彰显“客家人的大戏”汉剧的隽永魅力。

  美是原罪吗?在金莲的世界里,或许是这样的。她的美,是一切罪恶的缘起,天生而就的美丽,让男人贪恋,令女人嫉妒。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一步一步地从清白无辜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饮刀而亡完成自我救赎。

  与武大不相称的婚姻堪比牢笼,她饱受精神折磨;嫁入西门府,她四面楚歌,彻底失去自尊。作为西门官人的五房小妾,金莲低眉折腰、卑躬屈膝。西门庆只当她是股掌间的玩物,府里的婆娘拿住她的把柄对其恶语相向。她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被一步步逼到“恶”的深渊。这是金莲犯罪的根源,可对于这些描述,历史从来都是疏笔淡墨,甚至泯灭无闻。对于她“恶”的描述,却是浓墨重彩、批判谴责。然而,一个真实的人,必定是复杂的。金莲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也不能被某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概括。她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美善合一”,但在现实社会中,人类情感的本质并不都是美的、善的。文艺主情,文艺作品是情感教育的最好利器,戏曲亦“善为教者”,“剧之作用,本在规正风俗”(戏曲理论家吴梅语),可观“人心风俗”,也可移“人心风俗”,能够起到激扬劝诱、褒美贬丑的功用。

  看得出,整部影片从文本到镜头,以及舞美置景等方面,都做足了功课。戏曲很难实现多重叙事,因此,导演首先对脚本进行电影叙事改编,大刀阔斧地将王婆、郓哥、武大三个人物进行“幕后处理”。同时,加强武松的戏剧贯穿,将“武松归来”作为矛盾的开篇,引向更深更激烈的剧情发展,使金莲有了明确的行动动机——“武松要来杀我”,令她终日深陷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中。在金莲的惶恐与不安中,音乐予以无缝衔接,武松身着镣铐、双拳紧握,踉跄走入镜头。从原舞台剧本的“金莲求生”转换为电影的“金莲由惧死到饮刀求死”,影片实现了一条主线和一条副线的交织叙事。主线是金莲在西门府的行动线,有着独立成章的起承转合;武松复仇则作为一条副线贯穿全剧,在金莲的回忆和内心独白中,闪现过往情景和场面,勾起戏外的冲突,穿针引线式地补充主线叙事。最终,两条行动线在片尾交合。

  导演王一岩有着极为丰富的纪录片、故事片的拍摄实践,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得该片镜头流畅舒展,镜头间的联系和叙事衔接有机自然。她以敏锐的女性视角来解读女性,剧中呈现的女性角色,从服饰造型、光影色调、镜头呈现皆追求细节极致,令观者赏心悦目。大段唱腔的处理行云流水,全景观照演员的身段表演,不漏一个身段表演的技巧看点。借助空镜头,让环境也参与表演,寓情于景,将人物情绪借景抒发、渲染、烘托出来,激荡起观众的情思;留白之处,启迪观众自己去品味、想象、补充剧中人的心声。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常常出现一个独特的镜头视角——摄影机隔着一道门障拍摄门外置身全景中的人物,如同一个局外人在审视着周遭发生的一切。常见于纪录片的旁观者视角频频出现在这部影片中,体现了导演的创作立场——并非将主观意识强行传达给观众,而是不加褒贬地用艺术的力量,引导观众重新走入这段历史,在历史的多棱镜中重新审视思考潘金莲这一人物。它带给观众的思索,是超越影片本身的。导演并没有在塑造一个既美又善的潘金莲,也没有着意于现代意识的突破,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给了潘金莲一个转身的余地、一次复活的机会。

  金莲的饰演者李仙花,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是广东汉剧的代表人物。在艺术上,她没有专一师、宗一派,而是吸收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于己身,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片中,李仙花将花旦、花衫、青衣三个行当特点完美融合,通过表演尺度的改变,借助电影镜头的表达,使电影托举表演,呈现集美、怨、善、恶于一身的潘金莲。她运用二黄、反二黄、西皮原板、重唱等丰富的唱腔板式,创造性地借鉴民族歌剧展现人物心声,塑造人物性格,提升了广东汉剧的艺术魅力和美学品格。此外,整部影片采用了“青绿”色调,衬着金莲“红、绿、粉、桔、紫”的服饰造型,准确地营造出金莲俗艳的视觉观感。

  要想让人物形象满足概括性和典型化的要求,除了强化表演之外,词曲宾白的创作也同等重要。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入情入理”,唯曲情相宜,才可引人入胜。尽管片中的唱腔、作曲均凸显了广东汉剧声腔特色,笔者认为,唱腔设计和曲之意境还未真正将唱词和人物心绪烘托到极致,甚至还有“淹”词之感,建议加入极具特色的地域唱腔,让歌词既“传情”也“达意”,增强文化的辨识度。

  无疑,金莲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人生是注定的,亦如任何一个身处封建社会却有着自主意识的女性宿命。影片中的金莲在痛苦与困顿中挣扎,一次次呼喊“我只想活着”,她的唯一愿景只是活着而已!而最终,金莲衔恨而死,死在武松刀下。这只是金莲的悲剧吗?不,这不仅是金莲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千万个命如蝼蚁的女性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有补于世”?电影《金莲》用崭新的艺术呈现,向观众给出了主创们思考和努力的答案——“无论奇正,皆取明理”。

  (作者李华裔系中国戏曲学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

 

  汉剧电影《金莲》:古调新绎,也说金莲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181序曲》:当女性群星闪耀时

  • 汉剧电影《金莲》:古调新绎,也说金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