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再燃岁月激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再燃岁月激情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06 09:37

  作者:顾昕昕

  11月1日,由北京京剧院出品,展现首都企业形象的“大工业”题材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在长安大戏院登台首演。该剧以首钢四十年改革发展为主线,讲述了首钢从实行承包制到搬迁至河北曹妃甸、新时代首钢园的建设历程,以“小切口大叙事”的方式,通过林宇生、韩青桐两位普通工程师的成长与奋斗,展现首钢人的家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回望中国钢铁工业百年历程。首演当天,观众被剧中几代首钢人的接续奋斗所感动,被百年大厂的精神力量所鼓舞。他们时而为抑扬顿挫的唱腔叫好,和着音乐鼓掌;时而屏息凝神,因感人的情节而热泪盈眶。

  以小及大 演绎时代变迁

  近年来,用京剧演绎现实题材内容的剧目不在少数,但用京剧表现首都企业形象的却不多。为了展现出宏大的主题立意,尽快与观众产生共鸣,以往的剧目或以英雄人物及其故事为切入点,或以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作为叙事背景。

  与之不同的是,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以首钢工人在石景山的聚居地为舞台,以普通钢铁工人的工作生活的视角,从生活场景、邻里对话的方式代入剧情,通过“小家小院”刻画“大厂大局”,以由浅入深、以小及大的方式,挖掘并呈现几代首钢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倍感亲切,通过个体叙事展现横跨40年的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谈起创作初衷,该剧出品人、北京京剧院院长秦艳介绍,对北京京剧院而言,大工业题材对于剧院来说是新课题、新挑战,如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挖掘和刻画,是我们创作的出发点,而用“小家”呈现“大厂”“大局”,则是我们的落脚点。这也是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排该剧的初衷和要义。

  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原董事长、艺术总监王筱頔表示,首钢精神是由一代代首钢人用他们的生命凝结而成的,这不仅是首钢面向未来的深厚文化根基,也是首钢能够不断“再出发”的勇气。

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剧照

  精雕细琢 融入现代表达

  首钢精神是这部剧的核心,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为了让首钢精神这一核心在剧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用京剧的方式把首钢精神立在舞台之上,在剧目前期筹备过程中,主创团队多次前往首钢园采风,并在叙事结构、作曲唱腔、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融入了现代表达。

  在该剧编剧黄维若看来,历史与现实交织成戏。创作现代新编京剧《百年首钢》,旨在传承工业之魂,展现辉煌与坚韧,让戏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因此,采风回来后,他决定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些为之动容的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通过舞台将激动人心的场景画面呈现给观众,以创作的用心用情实现作品的动心动情。此外,黄维若还在个体叙事中融入了对社会议题和时代价值的探讨,增加该剧的矛盾冲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本着“好听、好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理念,戏曲音乐家朱绍玉为本剧进行唱腔设计、作曲。“现在很多现代京剧借助老歌曲以丰富其时代感。主题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百年首钢》这部剧的作曲中融入《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的旋律是非常得当的。这首歌不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也能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工人阶级的力量。”朱绍玉介绍,考虑到这部剧是讲述首钢工厂附近一个居住着几代首钢工人的四合院的故事,希望通过对这个四合院居住的首钢工人的工作生活的描写,体现出首钢精神,但又为了避免现代题材创作中高、大、全的主人公形象,力求让这出戏的音乐更接地气,让观众喜欢,因此,他在作曲方面融入了北京、河北一带群众比较熟悉的民歌《小放牛》作为这部剧的第二主题,并对这首民歌进行了艺术再创作。“在京剧中《小放牛》的曲调一般是由花旦、丑行边歌边舞来演唱的,这次用铜锤花脸来演唱,同样是为了体现工人阶级的气魄,不仅震撼,又有着鲜明的地域性。除了在开幕以及幕间出现外,在唱腔设计上,更是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林宇生在剧中是一名首钢工人,在他的唱腔中,不仅有西皮、二黄,还有娃娃调,值得一提的是在反二黄核心唱段中,直接以音乐代入慢板起唱,当唱到‘那是一片汪洋海,锦鳞化龙上云霄’时用笛子领奏,唱出《小放牛》的旋律,明朗、亲切,当年首钢到河北迁安建厂的一片美好愿景立即呈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奇特新鲜之感,既不离京剧本体,又富有新意。虽然在唱腔设计、作曲方面融入了新元素,但是这部剧还是京剧,京剧本质上的老传统不能丢,京剧的根本不能丢。”

  “《百年首钢》的舞台主要由‘三块钢板’和一个四合院的门楼组成。其中四合院的门楼是主体形象,通过这个主体形象可以告诉观众这部剧的发生地点,也是告诉观众剧中情节就是现实生活的身边事;‘三块钢板’其实是LED屏和冰屏,构建了整部剧的戏剧空间。通过在这三块屏上投射首钢不同时期的影像,展现整部剧的时代变迁,为整部剧的剧情推进烘托环境氛围,并对角色的精神世界进行拓展以及具象化的刻画与呈现。”据王筱頔介绍,除了运用LED屏和冰屏等现代化的舞美手段,为了便于空间自由切换,转换自如,此次舞台设计还加入了车台设计,让整出戏显得更加流畅。

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剧照

  京腔京韵 唱响首钢精神

  《百年首钢》剧中的林宇生由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一团党支部书记、青年老生名家张建峰,北京京剧院一团、优秀青年老生演员裘识扮演;《百年首钢》剧中的韩青桐由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青年梅派名家窦晓璇,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一团青年荀派名家常秋月扮演。此外,《百年首钢》还集聚了北京京剧院多名优秀演员。正是各位演员更具“烟火气”的表演让首钢精神更加真实可感。

  为了塑造好《百年首钢》中的林宇生,其扮演者张建峰不仅翻阅了大量首钢搬迁前后的资料,了解首钢历史,还到厂区与多名不同时代的首钢工人进行交流,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捕捉首钢工人特有的气质,把握他们的心态,并在表演中加入了一些生活中的动作、语言、表情等,通过这些细节上的处理,丰富人物的生活气息。

  《百年首钢》中扮演韩青桐一角的窦晓璇介绍说:“为了塑造好韩青桐这个角色,我还参考了传统京剧的身段,并融入了‘小院’出身、工人子弟的特征。作为青年演员,我应该踏实沉下心来,把基础打好,用京剧艺术的唱腔念白、身段技法,将首钢精神表现出来,唱到观众心里,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人了解首钢精神。”

  《百年首钢》林宇生的扮演者裘识认为,林宇生在剧中的年龄跨度有40年,但是这部剧是现代戏,因此在扮演人物时不能用传统京剧的手法将人物“老”的状态夸张地表现出来,而是需要将现实生活中60岁的人状态融入到塑造人物中,这样才能让观众接受并认可。“之前与常秋月搭戏,也有过扮演夫妻的经历,对于我塑造好《百年首钢》剧中角色也提供了帮助。”

  《百年首钢》韩青桐的扮演者常秋月表示,旦角演员以小嗓见长,为了更好地将成年工作后的韩青桐塑造得更为饱满、真实,她采用了大小嗓结合的方式处理念白,并在念白时加入了一些语调上的变化。不仅如此,为了表现韩青桐的羞涩,她还借鉴了荀派花旦的一些动作。

  除了林宇生、韩青桐,《百年首钢》剧中居住在四合院里的其他人,也对首钢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细节也都体现着首钢的历史变迁,而这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剧中扮演迟爷爷的老生名家朱强表示,这个角色可谓是百年首钢的见证人。孑然一身的迟爷爷承载着首钢人共有的情怀,全剧多处借他之口叙述首钢重大事件,以此来激励年轻一代。“迟爷爷是首钢众多有觉悟的老工人的代表,他的言行都是首钢基层员工的真实心声。”

  《百年首钢》中何淑芳的扮演者翟墨表示,何淑芳戏份不多,但是表演层次是从中年到老年,跨度还是很大的。演唱既要体现老旦的声腔特点又要有时代特征。在念白、体态和表演上,她会根据剧情的推进、年龄的变化等进行调整和处理,进而让观众感受到首钢工人对首钢的感情。

  用心用情 引发观众共鸣

  经过主创团队、各位演员的通力协作、精心打磨,《百年首钢》演出现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很多观众看后表示,该剧从老一代首钢人的娓娓讲述首钢变迁,到年轻一代首钢人的奋进勃发,看到了首钢传统和首钢精神的传承。几代首钢人居住的四合院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首钢人之间的亲人情、工友情、师徒情、爱情……让这部讲述与时代接轨,改革中涅槃重生的首钢故事“烟火气”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观剧的观众中有一部分是首钢职工,他们看到某些情节时更是热泪盈眶、备受鼓舞,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聊起剧情,首钢原动力厂职工、人才开发院培训中心退休职工,同时也是京剧爱好者的王文生立刻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在他看来,《百年首钢》从编剧到演员阵容豪华,演出精彩纷呈,让首钢广大职工观看后非常振奋,非常激动。戏中展现了首钢以率先搬迁调整的生动实践,以倾情奉献奥运的实际行动,为北京奥运会作出积极贡献,体现了首钢人顾大家舍小家的主人翁精神。无论是从比利时塞兰钢厂搬迁设备的一幕,还是在曹妃甸风暴潮抢救设备的一幕,都让他们这些身临首钢转型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人感到非常亲切,尤为骄傲和自豪。

  首钢园服公司的赵志永在看完现代京剧《百年首钢》后,陷入了思考。“有个谜题在我心中追问:为什么这部首钢发展史,无论以怎样的艺术形式反复呈现,都会令人心生涟漪、为之动容?历经沧桑、风雨飘摇,一代代首钢人用钢铁脊梁撑住她勇毅前行;改革承包、质的飞跃,首钢成为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搬迁调整,功勋首钢永载史册;华丽转型,“双奥”之企,首钢在成为城市更新典范的同时,也为奥运历史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风采……这就是答案,这就是令首钢人引以为豪的答案。作为首钢文旅战线一员,讲好首钢故事是我们的职责,让首钢精神永放异彩是我们的使命,一支有追求的团队,我们准备好了!”

  首钢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全礼在观看《百年首钢》后激动地说,《百年首钢》这部剧编排得非常好,不仅将自己带回了30多年前首钢快速发展的时候,也让自己回忆起10多年前,首钢搬出石景山的时候。王全礼认为,这部剧用生活化的场景,身边人身边事的方式展现首钢人对首钢的情感,进而展现首钢精神是非常新颖的,比起通过说教式的展现更为生动真实、触及内心,让观众能够在沉浸中去回味,去反思。

  北京市劳动模范刘博强是“钢二代”,他在首钢工作了27年,干过轧钢工、维检工、焊工。在他看来,《百年首钢》将京剧艺术与钢铁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非常震撼。2017年,刘博强与冬奥会结缘,成为首钢园的第一代制冰师。因此,他还表示,《百年首钢》也将首钢服务冬奥会、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过程用现代舞美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这也让他备受鼓舞。“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坚定信心,接续首钢精神,作出新的贡献。”

  砥砺前行 只为好戏连台

  近年来,北京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突出位置,举全市之力做好首都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北京京剧院作为首都重要的文艺力量、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主力军”,用京剧语言讲好北京故事,用舞台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在“质”与“量”方面多措并举,以实际行动擦亮“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

  在艺术品质方面,北京京剧院每年挖掘整理一定数量的京剧骨子老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使经典老戏重现舞台;对新创剧目把关定向,推动文艺创作守正创新,使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对新创剧目的加工提高永不止步,新创剧目历经数度加工打磨,舞台呈现日益精致,艺术水平稳步提升。

  在演出量方面,在全国京剧院团中,北京京剧院年度演出场次始终名列前茅。目前,北京地区几乎每天都有京剧演出,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更是创下5天22场演出、日均演出超4场的纪录。

  此次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不仅是北京京剧院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又一力作,也是北京京剧院和首钢集团集结各自领域资源优势,朝着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合作共赢目标迈进的探索。在为弘扬好百年首钢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创新发展精神作出贡献的同时,更为文旅融合、院企融合树立了典范。

  对于北京京剧院今后的工作,秦艳表示,未来,北京京剧院将以坚定的信仰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全部的智慧力量,持续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首先坚持将精准选题作为创作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把好‘源头关’‘初始关’。其次是坚持将剧目创作与行业资源、服务对象、市场受众相结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艺术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再次是坚持将挖掘整理、加工复排的传统剧目作为丰富京剧文化供给、强化艺术“活态传承”的重要手段。最后是坚持将剧目创作与梯队建设有机统一、协同联动,以不同类型的剧目创作助推人才队伍的整体布局、长效建设、接续发展。”(顾昕昕)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