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冰山理论”看古典名著写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从“冰山理论”看古典名著写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1-03 10:46

  作者:黄西蒙

  “阮小五先在清溪县已被娄丞相杀了。”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这可能是梁山好汉最莫名其妙的结局。在梁山征方腊的决战时刻,很多好汉都加速“下线”,但像阮小五这样奇怪的“一句话结局”,并不多见。阮小五毕竟是梁山早期的重要角色,为何要把他的死亡写得这么潦草?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非常值得深思的写作方法。在施耐庵生活的年代,并没有评论家给出解释,直到20世纪海明威等以简洁写法著称的文学巨匠出现,才让“冰山理论”浮出水面。海明威有句名言:“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浒传》在叙事中也常有这种操作,呈现在表面的只是极少的内容,更多的内涵藏在文字背后,需要读者去深入发掘。

  特别是在征方腊的情节里,因为篇幅有限,只能采用群像书写,很多角色的结局只能一笔带过。阮小五之死,只交代了一句话,并非是施耐庵故意写得潦草,而是到了形势急转直下的时候,没必要再详细交代配角的具体死亡过程了。或许,阮小五是跟着其他头领去方腊军中做内应的时候,因不慎走漏了消息而被娄敏中丞相杀了,也可能是这位娄丞相武艺高超,即便兵败也能在逃亡之时顺手杀掉阮小五。总而言之,施耐庵不写阮小五的具体死亡过程,留给读者无限遐想,以“不写之写”引发人们对“冰山”之下的世界的兴趣。

  类似的写法在武松的故事里也曾出现:

  孙二娘道:“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把来做了几日馒头馅。却留得他一个铁戒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繐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这刀如常半夜里鸣啸的响……”

  ——《水浒传》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武松佩戴的骷髅项链,手持的戒刀,实际上来自一位神秘的头陀。孙二娘和张青在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曾经用麻药麻翻过一个过路的头陀。这头陀遇害后,他那一身行头便留下了,甚至他的戒刀还在夜里发出诡异的声响。估计这头陀也是个杀人如麻的狠角色,所以才佩有一百零八颗人头骨做成的数珠项链。

  这位神秘的头陀,在书中仅出现过这一次,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但这个角色并不应该被忽视,因为他的外表打扮乃至精神,都经由孙二娘传递给武松。从某个角度来看,头陀就是代替武松去死的,武松只是侥幸逃脱的头陀。或许,头陀就是叙事层面的武松的“前世”,是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的武松,也是施耐庵本来想塑造却出于某种原因而没有去写的一个人物。但因为这一无名角色与武松这位主要角色紧密结合,便很容易让读者引发各种猜想。如同不交代阮小二死亡过程而让读者更好奇,头陀的神秘身份和潜在的故事也是水浒世界里的一大谜团。

  从名著联动的层面来看,武松继承的头陀的人骨念珠项链,与《西游记》里沙僧出场时佩戴的骷髅项链,很可能是一个东西。

  “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沙僧在流沙河的时候,就是一副妖怪的装扮。“项下骷髅悬九个”,说明沙僧之前已经夺去九个过路人的生命,还把其头颅制成了配饰。其实,早在《西游记》第八回,早已埋下伏笔,交代了沙僧的身份和骷髅项链的来历: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乃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地挂在头顶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菩萨方与他摩项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也就是说,只有沙僧遇到唐僧从东土而来的时候,才在真正意义上改邪归正,停止杀戮。骷髅项链是对死亡与暴力的隐喻,也是告诫新生的沙僧要谨遵戒律的一种符号。从这个意义上看,从头陀到武松的转变,似乎也有类似的意味——头陀是邪恶的,最终被吃掉,而武松经过残酷现实的历练,虽然也有残忍的一面,但精神底色终究是光明的。

  当然,这些都是“冰山”之下隐藏的内容,是需要读者进行合理想象与推测的。而从创作者的意图来看,不论施耐庵到底有没有故意设置悬念与空白,他落笔之后,就生成了一座座“冰山”,留待后世读者去探索、开掘。(黄西蒙)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