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徐亚娟
黑龙江省作家王善常的短篇小说《海神号》入围西影集团“讲好中国故事点亮光影梦想”全国中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复审名单。原作刊发于《北京文学》(2022年第7期)。
小说的题目和奥斯卡获奖影片《海神号》同名。只不过,一艘是超级富豪聚集的豪华游轮,一艘是格木镇上不良少年建造的小木船。这两艘《海神号》,都在寻找前路茫然的重生之路,都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王善常笔下的这艘《海神号》,承载了格木镇几个少年或者所有少年,承载了格木镇两代人或者所有格木镇人的希冀,到大海去,到世界去。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里,有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余华的小说《兄弟》和《文城》里,有江南小镇刘镇和溪镇。这样的小镇,是作家用他的笔布局的小镇,充满人间烟火,是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小镇,是随便走进一扇门就能吃顿饱饭的小镇。这是小说的背景图,是故事的发生地,是滋养人物根须血脉的土壤,在这样的小镇,一定就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一定就会有这样一群人。
不必探寻到底是故乡还是他乡。
生活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王善常,用一支笔布局了一座叫作格木镇的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有一条河叫做格木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做格木桥。这座小镇,是《海神号》的诞生地,也是《朋友》等其他几部小说故事发生地,这些以格木镇为背景的作品,独立成篇,各有各的话题,放在一起,居然就见到了人来人往、四季更迭,留言飞短流长的格木镇。
在《海神号》里,这座格木镇,是中国北方被低端工业侵蚀了乡土的小镇,造纸厂的污染,钢铁厂的噪音,养猪场的粪便,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让这座小镇看不到《边城》里诗意化的气息。
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就有了作家笔下那群生活在这里的人,眷恋而又迷茫,封闭而又没有逻辑。父亲酒后没有缘由的胖揍,母亲叉着腰谩骂儿子的朋友,孩子们一言不合就举起菜刀,这些弥漫在茶饭之间的不堪,这些随风飘荡的戾气,就是格木镇的气质。作家清楚意识到,这样的小镇,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必然要发酵要嬗变,小镇必然要建成一艘《海神号》,作者要寄希望于这群少年找到一条路,通往大海的路,通往世界的路。
好在这小镇上有一条河,尽管河道狭窄,污水横流,这毕竟是一条河,世界上所有的河流最终都必将汇集到大海。这条河,狭窄局促,一路并非行云流水。这条河,是格木镇人精神世界的通道。在少年的眼中,这条河,是一条天路,是一条能把格木镇引导到世界的天路。
格木镇少年打造的这艘《海神号》,有着和奥斯卡大片《海神号》一样的力量。
造船的过程并不顺利,航行的过程更是充满障碍。
“他们根本没有趁手的工具。他们只有一把斧子和一把锯子。斧子是海涛从他伯父家里偷来的,木柄已经松动,斧子头经常会掉下来。锯子是二皮从他家的厦屋里翻出来的,锈迹斑斑。他们还缺少铁钉,不是几根,而是几百根。正好小胖他妈在格木镇商店当售货员,小胖说他能从商店里偷到铁钉……”
这篇小说里的海涛,二皮,小波,还有那个青蛇帮的头目李红旗,还有在他们背后没有姓名的少年,他们生活在格木镇,注定要以打仗为他们的青春涂抹一些他们以为的靓丽色彩,让他们对抗一下未来注定要去扛麻袋的命运。在小说里,通篇都没有对这群少年“不良”的贬斥,他们的“不良”不是恶,仅仅就是这小镇的无奈,是和造纸厂的“粉红色废水”一样的无奈。
“希望”是这片土地上自然生发的力量,能够冲破所有的迷茫和苦难,海神号这艘用旧木板,白床单,偷来的钉子做成的小船,具有无所畏惧前行的力量,在格木镇成长起来的少年,他们身上燃烧着希望的光。
或许,作家自己就在一个叫做格木镇的地方,在建造他的海神号,到大海去,到世界去。(徐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