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车站大背景 小人物大时代
——专家研讨话剧《轨道》剧本创作谭繁鑫
作者:谭繁鑫
近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话剧《轨道》剧本暨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探索研讨会”,邀请戏剧专家夏潮、张德祥、仲呈祥、陈先义、曾庆瑞、汪守德、刘琼、李春利、王廷信、戴清、赵晖、颜榴、许莹、秦新春,对剧作家周振天创作的话剧《轨道》剧本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以及话剧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行讨论。
现实题材创作及其包含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看,艺术来自生活。进行现实主义创作,创作取材人民、源自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就要从生活出发,反映时代变化、描绘时代精神、塑造时代人物,编创出生动的故事,就要写普通人的生活,写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要让人感到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同时,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也需要审美化、艺术化的创新表现,需要不断深化题旨、营造意象。
话剧《轨道》剧本就是一部具有创新和探索元素的现实题材话剧剧作,该剧本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中欧班列轨道旁的“有奔头饭庄”为场景,通过展现一个物流集散车站面貌的变化,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新一代铁路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
该剧本通过写一个小站和一家饭庄、写车站和饭庄里的人们生活的变化,从这个角度写“一带一路”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了不起的变化,小车站大背景,小人物大时代,角度很新颖、很独特。
该剧本通过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故事结构,把若干关联的人和事串联起来,剧情自然流畅,戏剧矛盾集中紧凑。该剧本艺术形象突出,描写的参与中欧班列建设的正面形象令人回味,看得出编剧匠心之所在。对于当代生活,作者是敏感和敏锐的,笔力也很老到,在剧本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劳动和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环境和人的命运的关系、爱情和人的观念态度的关系的探索。
在剧本创作时就通过汇集评论打磨剧本,是话剧生产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就意境营造、场景变换、唱段安排、剧情细节设定、人物细节塑造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只有不断对剧本进行打磨,使剧本更加完善,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只有情节更加扎实、人物更加饱满、叙事更加精心,才能更好地赢得观众喜爱。(谭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