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孩子们在美好的歌声中成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让孩子们在美好的歌声中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2024-06-27 09:31

  作者:任姗姗 赵偲汝

  有没有一首歌让你想起童年?从《卖报歌》《红星歌》到《蜗牛与黄鹂鸟》《捉泥鳅》《春天在哪里》,每个年龄段都有经典儿歌的陪伴,童年因此拥有了丰富色彩和悠长回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5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5%。2023年1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根据最近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2023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4695.62亿元,同比增长10.75%。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社会对美育的高度重视、蓬勃发展的音乐产业,叠加媒介环境的更迭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这一切都为少儿歌曲创作提出新命题。

  今天,少儿歌曲的创作与传播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如何写出有时代感、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如何让更多好歌被听见、被传唱?临近暑期,让我们走进幼教机构、专业团体、管理部门,在对音乐创作者、一线教师、教材编写者和理论评论家的访谈中寻找答案。

  贵州省黔西市的公益暑托班上,妇联干部带领孩子们唱儿歌。周训超摄(人民视觉)

  “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推出的歌曲《小雨滴》MV截图。(资料图片)

  写出孩子们爱唱的歌

  童心童趣、当代审美不可或缺

  “慢慢褪去稚嫩的脸庞,渐渐长成少年的模样,许一个愿望种下我梦想,立一个誓言就心怀远方……”6月1日晚,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给孩子们的歌——儿童作品专场音乐会”在纯真稚嫩的歌声中拉开序幕。音乐会演出20多首儿歌,大部分选自“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少工委组织举办的“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2022年启动,面向全国征集了1259首少儿歌曲的歌词,参与者中既有专业人士也有业余爱好者,还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学生家长。词、曲等多领域专家从中选出30首歌词,进一步修改加工,向老中青三代优秀作曲家委约作曲,经过编曲、录音、录像等多个环节,最终推出16首优秀儿歌作品。

  许多创作者告诉我们:“给孩子们的歌不好写。”儿歌要求有渊博的知识和对语言的认知,毕竟儿歌也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一般认为,少儿歌曲要通俗易懂、健康向上、朗朗上口。如果单纯强调教化作用,不契合当下孩子们的审美,忽视儿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可能会导致歌词空洞无物、落于俗套、缺少新鲜感,不够贴近儿童生活,也不利于演唱和传播。

  儿歌要唱出“孩子们的话”,同样需要文学性和韵律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送别》彰显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结构美,儿童也许很难完全领会其中的离别之情,稚嫩的心灵却会被优美的意象打动,继而激发想象力。

  写出孩子们爱唱的歌,首先要爱孩子、懂孩子,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一首《中国娃》,从央视春晚唱到街头巷尾,从90后唱到10后。为《中国娃》谱曲的作曲家戚建波曾担任威海市第七中学音乐老师、威海市第一中学老师,长期的生活积累是他写好儿歌的基础。“要有真情实感有童心,找到‘孩子的语言’,才可能写好儿歌。”戚建波说。

  《你笑起来真好看》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曲家李凯稠告诉我们:“创作这首歌源于自己对女儿的爱。”作为父亲,李凯稠想用音乐记录孩子的成长,后来发现适合孩子演唱的新儿歌太少了,便有了创作自觉。

  “有些作品形式上很简约,看起来像是少儿歌曲,与现实生活却是背离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儿歌成年人觉得不错却没有传唱开?或许因为当下的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的歌不一样,他们对音乐作品也不是被动接受。脱离儿歌的审美规律,缺少时代感、时尚感,不能带来新的认知,作品很难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流行歌曲《孤勇者》在幼儿园、小学广为传唱,令其创作者和演唱者都很意外。在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谢呈看来,《孤勇者》的歌词契合孩子们渴望被理解、被肯定的心理。

  “无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的沉默和每一声怒吼,敬你弯着腰,上山往高处走……”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主题曲《无名的人》的歌词也很动人。“这首歌主题励志,表达细腻,没有什么宏大的词语,却能写进人的心里。儿歌也应该如此,多用孩子能认同、能共情的话语去表达。”李凯稠说。

  儿歌创作也要直面传播媒介带来的审美变化。如今人们渐渐习惯短视频的节奏,一首儿歌如果还是三四分钟的时长,仅前奏就有30秒,孩子们会有耐心听完吗?“朗朗上口的副歌,金句气质的歌词,也是一首儿歌能够传唱的规律。”有作曲家指出。

  激发更多人为孩子写歌

  建设一支职业化、年轻化的创作队伍

  每逢周末,北京西二环,中国儿童中心的周边总是车流不息。谢呈同时兼任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的音乐启蒙课教师,他认为儿童时期塑造的音乐审美将伴随其一生。“我们的长辈小时候听戏曲多些,所以对戏曲更有情感。我们这代人在改革开放中长大,更喜欢流行音乐,现在的孩子听中国传统音乐,也听世界性的音乐,在丰富健康的听觉经验中建立审美意识。”在课堂上,谢呈向孩子们推荐两种歌曲,一种是聆听类,色彩缤纷、类型多样,另一种是歌唱类,叙事性强,适合小朋友的气息、发音和咬字。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教育家吴伯箫在散文《歌声》的开篇这样写道。在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杜永寿看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我们的传统,歌唱是情感的自然抒发,是记忆的重要方式,相比于器乐和美术,歌唱在美育方面具有天然便利的优势。

  优秀的儿歌,往往既有艺术审美的价值,也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这对创作主体提出要求。我国儿歌创作有百余年历史,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优秀儿歌,大多由专业歌曲创作者完成。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儿歌,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很多在他们年轻时写成。比如,李叔同为《送别》填词时30多岁,傅庚辰创作《红星歌》时30多岁,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乔羽不到30岁、刘炽不到40岁。

  谈到80多岁的作曲家谷建芬身体力行为孩子们写歌,很多人十分敬佩。近年来谷建芬全身心投入为中国古诗词谱曲的“新学堂歌”系列作品创作。目前已制作完成50首,在多地试点学校收到成效。戚建波也免费为国内多所小学、中学、大学创作校歌。在韩新安看来,创作队伍、组织架构、知识结构的多元,是当下儿歌创作群体的基本面貌。“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天产生数千首新歌。这些年出现了一些优秀儿歌,但在整体音乐创作的占比中儿歌依然较少,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人才依然不足。”韩新安说。

  《儿童音乐》杂志每年收到几千首投稿,编辑部主任刘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投稿质量折射儿歌创作群体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状。“我们缺少职业化、年轻化的儿歌创作队伍,导致很多作品成人化、概念化,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脱离。”业界人士告诉我们,“一首儿歌的制作费不低于6万元”“收益很少,儿歌创作普遍认为是公益性质”“网络消费和版权意识还在建立中”……这些都让年轻创作者望而却步。

  要提高儿歌创作的整体质量,着力建设一支职业化、年轻化的创作队伍不可或缺。要建设好这支队伍,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创作的动力来源。

  让更多好作品传唱开

  提高儿歌在网络等平台的“穿透力”“可见度”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儿歌创作高度重视,相关征集推广活动不断涌现。202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启动实施“新时代优秀少儿歌曲创作推广工程”,目前进入第二阶段,初选歌曲将在全国多地校园试听试唱,听取孩子们的反馈。中央音乐学院发起“给弟弟妹妹们写歌”作品创作征集活动,组织全国的音乐学院师生为孩子们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举办了20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第二十届大赛收录的208首歌曲已经出版发行。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承办的“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四川省文联主办的“阔步新时代·校园好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等,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

  “某种程度上,经典在传唱中形成。客观讲,在分众化、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下,‘同唱一首歌’的难度越来越大。”韩新安说。很多受访者表示,需要深入研究传播规律,为更多好作品的传唱拓展空间。

  教材是一个稳定的传播渠道。70年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音乐图书和曲谱超过1万种,其编写出版的音乐教材影响了许多人。配合教育部新课标的要求,“人音版”新教材起始年级段(一年级、七年级)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启用。杜永寿告诉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思想性、艺术性和适宜性是教材选择曲目的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人音版”新教材收录大约500首音乐作品,其中包含325首歌曲,不少是校园传唱度比较高的歌曲,比如《小雨沙沙》等。

  我们走进北京市朝花幼儿园小红门园,这家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有近400名幼儿。儿歌融入小朋友们在园的“一日生活”,从游戏、运动到各种特色活动。园长瞿小雨告诉我们,3—6岁奠定孩子一生的价值观,儿歌在满足幼儿情感需要、启迪心智、发展语言、审美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幼儿园对儿歌的选择十分慎重,严格遵照北京市教委的要求,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需要。

  在《儿童音乐》副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原总编辑莫蕴慧看来,“经典性是教材的编写要求,一方面,教材编写希望能收录更多新创作品,另一方面,由于出版需要一定周期,对新创作品的呈现又相对滞后”。

  少儿合唱团也是儿歌传播的重要渠道。北京音乐家协会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为暑期演出做准备,团长周涛告诉我们,当代少儿歌曲大概占该团合唱曲目的1/3,“新时代儿歌作品的价值观和导向性比较好,有正向引导作用。此外,还会演唱中外经典儿歌,每场演出加入根据经典动画主题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演出时,不论大观众还是小观众,都会有共鸣。”

  许多儿歌通过动画片、儿童剧、木偶剧、电视晚会、儿童节目、绘本玩具等媒介传播,网络空间更是不可忽视的内容“蓄水池”和传播“放大器”。据腾讯音乐提供的数据,在QQ音乐平台上,儿歌数量超110万首,近1年播放量近70亿,从歌曲播放量来看,儿歌消费人群以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居多。

  海量信息、多元渠道面前,只有提高儿歌在网络等平台的“穿透力”“可见度”,才能让好作品触达更多受众。

  创作者开始研究传播规律。李凯稠说:“我们一边写歌,一边考虑怎么推送。”以李凯稠女儿的社交平台账号为例,该账号有200多万粉丝,其中60%的订阅用户是30—40岁的妈妈,此外是大量的育儿机构。父女二人曾用手势舞的方式推送歌曲。“但这些很难复制,我们也有很多不成功的尝试。”李凯稠说:“到底能不能推广开,只能通过市场验证,在‘流量竞争’面前,儿歌的优势并不明显。”

  “儿歌市场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多位受访者认为。“在电子阅读大幅增长的当下,儿童纸质图书的发行量不降反增,很值得探究。”莫蕴慧认为,出版物有层层把关,所以赢得家长信赖。儿歌传播同样需要把关人,不能将芜杂的网络信息不加分辨地推给孩子。

  “孩子的价值观尚在形成中,听什么样的音乐需要正向引导。创作者要有责任和担当,学校、家庭和平台也要做好把关人。”戚建波说。

  让孩子们在美好的歌声中成长,不仅是有爱的事业,也是有希望的事业。(任姗姗 赵偲汝)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