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老北京的人情事理

来源:北京晚报2024-06-08 10:05

  作者:赵慕宇

  宋代孟元老著有一部《东京梦华录》,细致地描绘了北宋故都开封城的大事小情,书写着对繁华都市的独家记忆。此刻,我手边的新书《北京繁华录》,恍惚间也给人以相似之感——那种对某个城市深入肌理的情感,透过知识与回忆,凝练于一篇篇文章之中。

  作者侯磊说:“为了留住北京这个城市的身影,我写作了《北京烟树》;为了追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细微之处,我写作了《北京繁华录》。”他将自己对文物、文献、文人的关注,形容为“三重门,三重爱”。在我看来,侯磊对故乡北京的爱,不仅是一种回忆式的亲近,更是充满智性的观察与思索。本书描摹北京但不囿于北京,更是对传统文化、传统生活的书写。

  侯磊关注旧京民众的生活细节,更关注其中透露出的“人情味”。他在分析北京代表作家老舍时,认为老舍有一种平民主义的倾向,也就是对于普罗大众的关怀。虽说老舍笔下的穷苦人,大都有性格缺点与认知局限,但我们读到这些作品时,并不是一味地同情或抱怨,而是更加理解人物为什么会变成那样。侯磊评价道:“中国古代小说,都是读书人写市井;老舍是市井人变成读书人来写市井。他以旁观者的身份,表现出对底层人的悲悯情怀。他始终用平视的视角看市井人。”相比于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老舍的视角更倾向于理解众人,而不是启蒙众人。

  其实,随着时代发展,新、旧价值观之间,势必存在隔膜,这是老舍在一百年前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在一百年后同样要回答的命题。与其质疑,不如多一分“同情之理解”。

  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有一层含蓄和体面笼罩其间。比如过去挑担摆摊的小贩,在街面上找地方经营,修鞋匠、剃头匠、卖面人恰好都选在药铺门口,那么,药铺伙计便可以找他们修鞋、剃头、吃面,逢年过节,三家摊位要给药铺送礼,药铺还礼轻,意味着摊子可以继续摆,若是还礼重,则是传递“另找他处”之意。

  再比如老字号买卖的伙东制,东家出钱请一位掌柜,类似于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东家对掌柜没有量化考核,整个家族连同掌柜,都依靠这桩买卖“吃饭”,分钱时也并非白纸黑字,很多时候掺杂着人情因素。

  侯磊还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或者说传统艺术的渊源与流传。比如昆曲,是古代文人雅士创造的艺术形式,带有“书卷气”,保留了许多近古音韵。侯磊认为:既然庆幸昆曲“存古”的功劳,那就更不应肆意地“创新”、糟改昆曲了。昆曲不适合通俗化、流行化。

  过往传统还体现在京剧上,比如京剧舞台由男性扮演旦角(女性角色),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早期剧场只允许男性进入,女性无法看戏,更无法演戏;其次,演员学戏初期,不分男女行当,学到一定程度后,才确定自己最擅长的行当,也就是说,其实演员基本都能胜任生、旦、净、丑的各类角色,只是有一门主攻。从表演角度看,男性身高有优势,舞台呈现更好,且演戏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全身行头相当重,男性的体力也能更好支撑。当然,最核心的还是唱腔优势,男性唱高音醇厚优美,女性音调更高,控制不好就比较尖锐。

  再如相声,侯磊认为:相声是一门表演艺术,语言和知识只是其中的组成方面。他举例说刘宝瑞有段相声把清代帝王顺序讲错,但实际上并无影响演出效果。早期相声演员,为生存而“撂地”演出,所谓“刮风减半,下雨全完”,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吸引观众,比如开场小唱、白沙撒字、数来宝、太平歌词、贯口等等,远非简化理解的说、学、逗、唱。

  侯磊也关注城市的精神气质,比如谈到王世襄时,他引出了“玩儿”的概念——“这是北京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玩到极致,可称为‘玩家’。玩家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出学问,玩出境界,过上一种更为开阔的人生。当玩家最大的花费不是钱,而是时间和用心,因而常常能看到经济不够好的人,最终玩出大成就。”王世襄的《秋虫六忆》,就详细地描写了捉虫、养虫的经历,其中不乏艰辛,但更多的是乐在其中的投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习惯以功利主义、工具理性思考问题,万事万物难免落于计算当中。其实,这种集体性的精神状况,极易将生活扁平化、同质化,缺乏个性的追求、纯粹的热爱。“玩儿”的价值观刚好可以作为一种调和,让我们看清人生的本质,不仅是追求人所共知的富裕生活,也有对生命体验的热忱与享受。(赵慕宇)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荒野机器人》:自然法则与人类文明交流共融的赞歌

  • 熊传麒:以现实主义艺术精神描摹人间百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