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直播能否让文学有效“寻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直播能否让文学有效“寻亲”

来源:大众日报2024-03-07 15:22

  作者:李梦馨

  1.7亿点赞,实时在线超过48万人,成交金额1468万元……头部主播与头部作家、头部期刊的相遇,再次让人们见识了文学与直播联动的巨大可能性——

  前不久,《人民文学》首次试水直播创下的“4小时卖出近100万册”的销售纪录还在眼前。2月28日晚,由余华、苏童携手主播董宇辉的《收获》专场直播又贡献了十分亮眼的销售成绩。头部主播与头部作家、头部期刊的相遇,再次让人们见识了文学与直播联动的巨大可能性。

  1.7亿点赞,实时在线超过48万人,成交金额1468万元……在振奋于这些漂亮的数据后,很多冰冷却现实的问题也值得冷静下来进一步思考:文学与直播的联动可否成为常态?传统期刊界的销售奇迹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落寞的文学如何在当下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寻亲”方式?

  新与旧的相遇

  与传统售卖途径相比较,更能直观感受到这些直播数据的含金量。以《人民文学》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那次为例,短短4个小时,《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销售码洋1983万,突破了单场图书销量最高1000万的纪录。而据《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事后透露,直播结束后,线上销售额还在不断增加,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时已经卖出120万册。相比2023年的发行量,这相当于该杂志近两年的销量。

  可以想象,一次直播,吸引了多少文学忠实读者圈层之外的人前来围观。文学期刊上一回的高光时刻,恐怕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期刊都是当代文学生产的前沿阵地。多少作家在此出道,多少经典作品在此孕育,不同时期的文学期刊足够串联起一部生动的当代文学史。不过,近些年来文学期刊读者严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阅读习惯的变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娱乐方式的更新迭代,从根本上压缩了文学的生存空间。传统订阅模式的难以为继,则进一步将传统文学期刊导向了艰难生存的困境。邮局订阅,显然已经超出了新一代读者的经验和体验,如今很多期刊通过微店、网店等方式开辟销售渠道,仍然未能大范围普及开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关注度空前的直播恰逢其时。四个小时的直播完成了两年的业绩——在开辟到合适的宣发渠道后文学期刊迸发出的能量、文学持续散发的巨大魅力大家有目共睹。说是抓住救命稻草,似乎也不为过。但对于这次文学期刊与线上直播的联手,很多进一步的担忧也接踵而至,譬如,下单的人们到底是冲着头部主播和头部作家去的,还是冲着文学期刊本身的吸引力?虽然读者下单时不手软,但拿到手后真的会认真阅读吗?《人民文学》与《收获》两大老牌文学期刊所创造的销售成绩,必然会对同行产生启发,这是否意味着文学期刊都要来一趟直播间才能“起死回生”?

  销售奇迹的难以复制性

  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文学期刊走进直播间方才起步,从广义上看,文学与直播的携手已经不是新鲜事。每逢图书展会,出版社的展位上都少不了一架架正在直播的手机,图书编辑、作者化身主播亲身推介,往来读者则对此习以为常。

  然而,乘着直播带货的东风迅速成长的图书直播,实际效果与表面上的热闹并不相称。此前,有媒体摸底全国50余家出版机构,近一半的受访机构表示直播效果不佳。在直播平台上随机检索,图书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寥寥无几。与“与辉同行”两场文学期刊直播的浩大声势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因此,将两场直播战绩归功于头部主播和头部作家的功劳这一想法也确有佐证。梁晓声、蔡崇达、余华、苏童等人与有着强大粉丝基础的“与辉同行”直播间,这一班底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引流。“如果不是这次直播,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杂志,也不知道从哪里订阅。”对一些网友来说,嘉宾和主播知名度远高于老牌文学期刊,甚至构成了促使他们下单的直接理由。在这个信息海量的时代,人们作出消费选择也越来越仰赖名人效应,头部主播推介什么,什么便会随之爆火。过分依赖头部主播的流量,依然是当前文学直播的明显局限。

  图书入局直播间,旧与新的相遇上,也会有水土不服。进入直播的领地,不可避免地要迎合直播带货的行业逻辑,靠低价和畅销度等指标抢占市场份额。然而,图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快消品,其更重要的是作为承载思想文化内容的载体。

  低价卖书能赚来吆喝,换来短暂的流量,并非长久之计,甚至可能会对图书行业产生实质性伤害。将图书当成纯粹的商品,用售卖一般商品的方式售卖图书,不光会让读者因情绪上头而下单却买来闲置,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价值,也很难在快节奏的带货中真正将图书的精华呈递给目标读者。

  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相比以往固然给文学打开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但如何被有效看见,却是个值得细细琢磨的问题。

  让文学与读者畅通无阻

  在《人民文学》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时,施战军形容其为文学“寻亲”,具体解释为“我们希望让这本有75年历史的文学刊物和更多年轻人面对面,找到更多的读者朋友。”两场直播说明,文学的潜在受众一直存在,对阅读的需求也一直存在,需要的是在适当的时机唤醒他们的阅读欲望,激起消费热情,让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通道。

  诚然,文学作品想要拥抱更多读者,不能仅仅靠一两次直播,更不能过分依赖头部主播的号召力。一些出版人的态度是理性的,“一两次的爆火不能代表次次有效,直播对文学期刊的助益,关键还是得看潮水退去之后的结果。”

  文学期刊直播的两次破圈,虽然并非文学界的常态,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即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主动走出高阁,在文学与读者的双向奔赴中迈出更多步伐。

  这其中,严肃文学需要攻克的核心课题是,与新的传播手段接轨时,既有效融入新媒体的逻辑,又不一味向流量缴械投降,坚持自身的文学本味。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主播与作家选择的并非传统的带货方式,而是畅谈与期刊的故事、作家之间的交友过往、文学感悟,搭建了一场最适配文学的销售场景,这才是其叫好又叫座的关键。

  文学走近读者的最终诉求在于养成读者的阅读习惯,建立起文学与生活的长久连接,其需要的不只有直播间,可以是作家走到台前、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也可以是文学作品的多维度呈现和影像化、立体化展示,但最终依靠的还是作品的质量和厚度,以及文学难以被取代的直抵人心的力量。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的观点,“当下大众阅读趣味日益多元。互联网技术催生文学传播机制创新,但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始终来源于高质量的、经久不衰的内容本身。只有作品经得住读,才能让主播的推广变得更可信。”(李梦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餐四季》:以美食为媒,展文化之美

  • 《凡人歌》:北漂一族生活图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