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像你那样》:以微微烛光燃亮乡村教育的盛大炬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像你那样》:以微微烛光燃亮乡村教育的盛大炬火

来源:文艺报2024-03-04 10:01

  作者:李国伟

  胡永红的新作《像你那样》是上一部小说《上学谣》的姊妹篇。同是乡村教育题材,前作关注的是乡村的孩子,新作则把目光聚焦在新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群体——“一根筋”的乡村民办教师身上。与《上学谣》异曲同工的是,始终保持着作家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艺术有着敬畏和永无止境追求的胡永红,在《像你那样》里同样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有着许多令人惊艳的新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借鉴影视蒙太奇多时空交错的手法架构小说,形成强烈的视觉效应。《像你那样》巧妙地借鉴了镜头感极强的蒙太奇多时空交错方式进行架构,从上世纪的乡村扫盲到今天百万人告别乡村,把这近60年的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历史空间浓缩到小说里,让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交错并置。

  在不断变化的镜头下,时空更紧凑,历史脉络也更明晰。人物或事件处于多时空交错的格局中不断跳跃、闪回,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形成对比、印证、呼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追寻、审视,充分表现中国农村教育几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鲁北齐、靳羌活、申宝、黄米孩等几代乡村教师的精神世界。

  在撤点并校时,老校长鲁北奇因为顾念不能即时转到较远的新学校的两个特殊学生——曾患小儿麻痹症的乔兰芳、要照顾患眼疾的妈妈的黄米孩,没有立即执行有关部门一刀切的指令,将两个学生仍留在旧校上课,因此挨了他教出来的学生、政府工作人员娄郎科的批评,还要写检讨。村里的老人娄德贵带着儿子娄郎科来到旧校,30年多年前的情景在小说中闪回:扫盲时期,在土坯的简陋校舍里,十七八岁的鲁北奇放弃了保送复旦读书,以及当兵的机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心甘情愿地留在乡村为乡亲们扫盲。鲁北奇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天地人心”四个大字,乡村教师们为了孩子的赤诚之心令有关部门折服,纠正了撤点并校时一刀切的偏误。

  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节点里反复出现的鲁校长、他的学生靳羌活、学生的学生申宝,挑着两筐从几十里外的废旧物资站淘来的旧课本,穿山越水返回山村学校的画面,一再印证了乡村民办教师坚守的艰辛。当年,年轻的俞芳老师搀扶着豆芽一般踌躇蹒跚的小乔兰芳过河,如今,年轻的乡村民办老师乔兰芳放学后站在齐膝深的河水中,将一个个山娃仔搀着送过去。

  人们在时空交错的画面调度中,看到了几代乡村民办教师的精神传承。几十年的历史时空,正是通过这种多时空交错的表达、展现,拂去历史的尘埃,使陈述历史不再拖沓、沉重,使小说各时期的人物鲜活、灵动起来,让他们的故事熠熠生辉,也使小说更具张力、更有趣味。

  第二个亮点是,作家成功地捕捉和运用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或符号,作为几代乡村民办教师的共同精神印记,并牢牢地刻在读者脑海深处。

  “一根筋”“两把刷子”“三足乌”……作家巧妙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和运用这些特殊物象或符号,定格人物的性格特征,印证乡村民办教师们的精神内核,把乡村教师真实、丰满的形象,嵌刻在读者脑海深处,成为几代乡村民办教师的共同精神印记。

  “一根筋”就是不会变通、执拗憨傻。《像你那样》里的乡村民办教师,从老校长鲁北齐到靳羌活、申宝、乔兰花等,个个都是“一根筋”。当年,鲁北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送及当兵的机会,留在山旮旯任教。靳羌活在入列民办教师前,药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也像鲁北奇那样,为了山村里的孩子,宁愿拿微薄的工资,当了没有编制的民办老师。就连已经从山村小学走出大山,去了大城市里的山娃子俞芳,在老校长“学校老师紧缺”的召唤下,也推迟就读名校研究生,回到山村支教。

  在蒙太奇画面中不断闪现的“两筐旧课本”“桐油字典”,更是乡村民办教师们“一根筋”的最有力佐证。山村学校缺课本,鲁北齐跑到县城里的学校、新华书店、废旧物资站淘换旧课本,用一根扁担挑回来:“鲁北奇老校长为了山娃仔们上学,一根扁担挑书本,肩挑菊香场、雪袖沟两所学校,每天来往奔波,三十四年如一日,相当于走了六次长征路,绕地球走了两圈。”然后,老师们在课本上划掉旧名字,写上新名字。一本新华字典,也是一茬学生用完,又交给下一茬。为了不让字典受损,老师竟在字典上涂上一层桐油。

  “一个也不能少!”为了让失学的申宝上学,靳羌活老师寻、跟、拦、逮、追、堵、截,非要把被家人拖后腿而辍学的申宝拽回学校。最后他不惜当上临时兽医,以给申宝家的母羊接生作条件,换取申宝爹放孩子上学。这个情景也同样可以回溯鲁北奇当年一定要让适龄上学的靳羌活进入学堂的执着不舍。

  《像你那样》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一路颂歌,也没有刻意渲染艰难苦困,但却精练和准确地勾勒出了“两筐旧课本”“桐油字典”这些细节,真实得令人心酸。人们看到了以鲁北奇老校长为代表的乡村民办教师们,就是凭着这种“一根筋”的精神,在山村坚持、坚守,为了孩子、为了乡村的教育事业出尽浑身解数,在平凡的事业里,呕心沥血,激发潜能。

  在小说的叙述中,也坦然呈现了乡村教育师资匮乏现状。乡村教师们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还要又当爹又当娘地照顾学生。住在土庙里的王青蓝老师,放学后要翻山越岭送孩子回家、又要把离校远的学生收在自己家里,管吃管住。老师们还要给孩子们剪发、编辫子、看病治伤。老师们烧热水为孩子们洗脚、擦脚那一幕,更是感人肺腑。

  乡村老师并非十全十美。即使是最出彩的老校长鲁北奇,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暴露出故步自封的保守一面。但是,在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事业这一点上,乡村教师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鲁北奇最后还是以孩子的未来发展为重,服从大局,解放了尖子生章春来,还额外输送了美术“神童”小拐。王青蓝老师面对为救学生而付出生命的俞芳,对自己的“私心”后悔不已,在墙报上撕下自己被评上先进的照片,洗了一天一夜的衣服被单,想要“洗干净自己的心灵”,并发奋练习纯正的普通话。这些不甚“完美”的缺陷,真实可信感人至深,让人们更清楚看到,本身平凡的老师做着极不平凡的事。小说中的老师可信、可敬、可爱的形象,也让人们更深入领悟乡村民办老师们“一根筋”的坚守、坚持是多么不容易。

  第三个亮点是,把乡村民办教师放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宏大空间去追寻、审视,以小见大,观照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于是,小说在这个基础上就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教育,就是培养民族的未来。乡村教育的历史变迁,就是中国现代化新农村的历史变迁。《像你那样》浓墨书写乡村民办教师的奉献和付出的同时,还通过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宏大历史空间去追寻、审视,让人们看到乡村教育的规模在变化,以鲁北奇、靳羌活、申宝等为代表的一代代新老乡村民办教师的教育观念、师资水准也在变化。通过以小见大,观照中国农村,以及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也因此小说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更具文学价值。

  “当年,菊香场、雪袖沟连片几个村没有一两个人会算数、会识字,年底记工分写总结,还得到镇上请会计、找秀才……”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没有这些民办教师的付出,就没有今天乡村的基础教育。现在,山村学校建起了新楼房、教室挂上了电视机。几乎出现在小说每个章节,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接力跑步到北京”在继续着。孩子们一边喊着“一、二、三”的跑步号子,一边交流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他们跑过了西安,跑过了河北,直奔北京……那天,申宝边跑边问黄米孩为什么懂得那么多知识时,黄米孩答:

  “因为我想去那里。”

  “去哪里?”

  “所有,每一个地方。”

  若干年后,回乡“掐尖”的北京名校高才生黄米孩,问到乡村学校的尖子生章春来时,章春来也是这样说的:“我们会真的跑到北京,不止于此,我们的脚板会踏遍世界上所有的地方。”

  小说的最后,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含辛茹苦在乡村坚守了几十年、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鲁北奇们,而是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孩子们:从菊香学校考上名牌大学的高考状元黄米孩、在江苏南京读书、研究生毕业的章春来;还有再下一代的山娃子,不到18岁便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的小拐……

  乡村民办教师以微微烛光,燃亮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盛大炬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这段特殊历史,以及“一根筋”的乡村民办教师曾经的坚守、坚持和付出,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纪念。

  (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