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几年,探索主流价值传达与类型叙事表达的多元联结,成为主流电影的主要着力方向。然而,在进入类型化的快车道后,主流电影也暴露出创新活力不足、题材类型重复、艺术表达套路化等新问题。
主流电影要想继续引领中国电影的创作风潮,应进一步增强原创力,向个性化、风格化的方向迭代升级。
首先,在主题立意、情感表达或技术制作上创新升级,强调差异化生产,使每部影片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流浪地球2》中,融入太空电梯、数字生命等新的科技概念;《无名》将丰富信息、深刻主题与草蛇灰线般的叙事手法相结合。这些作品都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打动了观众。
其次,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也是实现个性化、风格化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历史题材中的革命先辈、历史人物,还是现实题材中的英雄模范、普通群众,都应是具体的、鲜活的。《狙击手》中,喊着川江号子艰难前进的战士胖墩;《我本是高山》中,数病缠身,却跋山涉水寻找失学儿童的张桂梅;《悬崖之上》中,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张宪臣等,这些银幕形象都真实而有亲和力。
当然,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创作,不是标新立异,或喃喃自语,更不是把荒诞不经当作艺术个性,把晦涩难懂当作审美格调。主流电影的创作者应以开阔的视野、高远的情怀,仔细观察生活,全景展现生活,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10日15版,《主流电影应从类型化向个性化、风格化升级》;作者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