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空画师》:以时空为背景设定的科幻小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时空画师》:以时空为背景设定的科幻小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0-30 18:19

  作者:张昊苏

  近日,2023雨果奖揭晓,将最佳短中篇小说奖颁发给了中国科幻作家海漄的《时空画师》。这也是中国科幻作家第三次获得这一奖项。

  该小说融悬疑、科幻、古风诸般风格于一手,文笔流利,情节易懂,阅读感受顺畅。故事从故宫博物院闭馆日出现的黑斑鬼影写起,警官周宁在他人的不理解中调查真相,被“鬼影”附体而穿越到历史长河之中。原来,“鬼影”是一位患有离魂症的宋代少年,也正是因为身患离魂症,使得他在高维空间中洞察色彩、光影乃至未来,视低维世界如袖珍盆景。凭此异能作画,少年成为炙手可热的御前红人,也因洞察历史结局而惨遭戕害。这一故事源于王希孟(小说改为赵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传奇。

  时空洞察与高低维度

  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来源,《时空画师》从创作效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自2017年故宫博物院展出此画以来,《千里江山图》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俨然“超级IP”。《千里江山图》长达11.91米,卷帙宏阔,细节精微,设色鲜艳。然而,与本画的大制作相比,作者信息却聊胜于无。卷后的蔡京跋文中,称作者为“希孟,年十八岁”,连姓氏尚且不详(今存最早称其姓王的文献来自清代),其他记载尽付阙如。来无影、去无踪的少年天才,究竟如何画出这样的辉煌经典?这为历史书写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也为文学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千里江山图》的关注多,资料少,这正是足够理想的文学题材。作家既可以不受文献成见的拘束,又可运用“历史感”以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在既往部分历史题材作品的阅读-研究范式中,历史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纠缠扭结往往超乎想象。驱使历史素材进行虚构创作的文学家,是否也在不断地改写着我们对于历史的想象,并反过来令文学作品成为揭示历史的钥匙?从《千里江山图》到小说中的《千里饿殍图》,表面上看不过是令“后见之明”穿越时空的又一次押韵,但“科幻”设定让这种洞察显得更为合理,并在某种程度上刺激我们的想象:能否在本文的科幻背景之下,建构出一个更加宏大的、与古典艺术家心灵共振的“离魂宇宙”。

  《时空画师》描写了“从高维世界俯瞰尘世”的境界。画家赵希孟从未迈出府邸一步,却能亲眼遍见天下大好河山,并将其画入山水长卷。这正是中西艺术与哲学的重要差异。西方画流行的焦点透视画法,写生成果与画家观察对象的视角相对应,而中国画家尽管同样看重细节描摹,却并不凝滞于某个固定角度,而是热心于“上帝视角”的总览式创作(按西方理论称之为“散点透视”)。我们耳熟能详的杜牧《江南春》,是诗中“尺幅千里”的典范:在有限的容量中涵盖广阔的世界——千里莺啼、多少楼台,在寥寥几笔中即已点染。

  而今存之《千里江山图》则不止于此,视万里世界如袖珍盆景,既有高维度对低维度的俯瞰,也包含画家对山水细节的精准把握。在小说《时空画师》中,高维度不仅包括空间变换,亦可以轻松洞察时间迁移,画家由此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的洞察,彰往察来,显微阐幽。被“鬼影”附身的当代刑警周宁,也因之升维,发现现实中的汽车不过是“有着精密内部构造的长方体”。能洞察此端者,世界不过如同画家笔下的“骷髅幻戏”,从而呈现出瑰丽且特异的世界观。《庄子》中曾经写过庄周与骷髅的对话,看似乐死恶生,其实象征着一种超越之境。《时空画师》将此超越境界落脚于“苦难并不会妨碍这个世界越变越好”,又将表现北宋宫廷审美的《千里江山图》额外赋予了历史忧患意蕴,是一种颇值深思的解读。《庄子·逍遥游》讲过传统哲学中的至人境界,“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此类意见在《时空画师》中也有展现。圣人也好,大艺术家也好,当进入某种特殊境界之后,都可以不受经验世界和现实逻辑的限制。在科幻设定之下,这一意见仿佛同样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本体与混融:科幻之为设定

  在许多读者心中,科幻小说往往有“硬科幻”与“软科幻”的概念,并由此生出无穷争议。科学设定足够扎实可据,并在小说情节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类作品一般容易被归入“硬科幻”的行列。而着眼于文学角度,只将科幻看作服务于故事开展的设定,作家本人的思想取向和审美趣味并不比其他小说同行更加“硬核”,此类作品的科幻属性则更“软”一些。我们知道,分类原本是为了便于理解,本不存在什么金科玉律,“软”“硬”间也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是,对“科幻”小说的“科”与“幻”,或“科幻”与“小说”的认知不同,影响着书写和阅读的不同立场。

  以往学者对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有过相当独特的评论——假如抽离掉小说中的武侠书写,仅看其中的杨过、小龙女等爱情故事,仍然不失为一部佳作。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是“类型小说”超越“类型”局限,争取“文学”评判、以提升其“历史地位”的代表性特征。从另一角度来看,小说借鉴某些“类型”作为设定,也比将“类型”作为核心卖点,能够带来更多的创作可能性。“类型小说”之“瓶”,究竟可以容纳哪些“酒”?在小说史家笔下,往往称之为题材的混融。将某些“科幻”或“奇幻”现象作为一种特殊设定,由此打破现实世界和传统写法的限制,在推理小说这一门类中即有成功先例。科幻推理小说(或称设定系推理)至少可上溯到著名的阿西莫夫,但从今天来看这一特殊流派,至少有两重意义。其一,以科幻或超现实的设定来营造新的谜团,有助于缓解传统本格推理的部分创作压力(比如,“密室”的形成,可以通过超现实设定实现,提供新型“暴风雪山庄”)。接受设定而推理结局,乃至从推理设定开始进入文本,都提供了许多新的尝试空间。其二,当科幻只是一种服务于文学叙事的设定之后,不论“硬”“软”,都仅仅是评价小说的一翼。另一翼或者更重要的一翼则在于:什么是好的小说。

  雨果奖对科幻似乎持相对宽泛的标准,这一世界级奖项的评判角度,显然会对作家产生深刻影响。在世界文学的新图景中,哪些中国文学已经“走出去”、如何继续“走出去”,成了如今备受瞩目的核心议题。在面对不同文化语境、价值观念的读者和批评家时,哪些作品容易受到关注,与中文语境批评家的认知是否相悖,都是很有意味的批评命题。《时空画师》的获奖,可以看作是此过程中的又一事件。网络上对这篇小说水准的评价或有参差,但在笔者看来,小说尝试将中国古典元素与科幻文体加以对接,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理念——不论是哲学观念还是神话框架,中国古典中都饱含着大量值得重新激活的素材,有待于创作家深入撷取。“古风科幻”当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近年来的小说、影视、游戏均不乏探索),但获奖所带来的关注度,对同时期作家的创作倾向自有不同影响:考察一部作品的意义,不妨同时观察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