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AI制剧”是福还是祸?
——生成式AI时代,人机共创正当道
作者:赵宜
AI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AIGC)指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大型预训练模型、扩散性模型等AI技术的方法,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学习和模式识别,以适当的泛化能力生成相关内容的技术。随着ChatGPT、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和Synthesia等AIGC应用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爆发式普及,AIGC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在图像生成、文本生成和音视频生成等艺术创作领域。而相比其他艺术行业,现代影视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和自动化需求程度都更高,与AIGC的结合也更深度和复杂。AIGC应用一方面解放了影视制作的生产力,在图像识别、图像分割、目标检测、图像生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协助人物的建模、场景的重构、物理效果的模拟等计算机视觉技术,成为了行业普遍的技术工具;另一方面,AI还对电影自动化创作和辅助剧本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通过算法生成电影的脚本,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等技术来分析剧本、辅助剧本创作或自动化创作,并由此直接影响了影视生产的创意前端。
从剧本创意到市场决策,从辅助拍摄到自动剪辑,再到一系列市场推广与大数据推送,AI技术在此前已经能够覆盖影视制作的全流程,但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和迭代进化,则使完全自动化的“AI制剧”成为可能:《Nothing, Forever》是一部允许观众互动的、过程生成的动画情景喜剧,以直播形式在线播放。它由美国数字艺术团队 Mismatch Media 创建,模仿经典情景喜剧《宋飞传》的语言风格与结构。节目结合了机器学习、生成算法和云服务技术,剧本文本由GPT-3大语言模型实时编写,角色的语音来自微软Azure提供的服务,动画视觉效果则是游戏引擎应用Unity实时生成创建的。该节目的特点在于不间断的直播,该剧第一季从2022年12月14日在Twitch上连续播放,直到第二年2月6日暂停,期间观众从任何一个时间段进入频道,节目都在持续进行;此外,它还允许观众通过Twitch的聊天功能与直播互动,且其叙事可能会根据观众的反馈而改变。这一略显实验性的项目体现了生成式AI技术愈发成熟的当下,AI介入影视生产的新趋势,它逐渐摆脱了人类艺术家对作品的完整掌握,脱离了影视生产的传统工序,并为观众的积极参与创造了可能性。相比“传统的”AI辅助技术,AIGC应用给影视行业带来的是更具颠覆性的变化。
但这也引发了行业普遍的焦虑。一方面,创意生产者认为AIGC应用正在使人类创作者失去工作。2020年11月,美国编剧工会(WGA)开始罢工,主张限制AI在创作中的使用,并提出了系列AI应用规范,如禁止AI生成或修改文学材料,以及限制其介入创作过程。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也曾对生成式AI技术表示担忧,担心其会影响表演的真实性,同时带来道德和法律问题,特别关注AI技术在修改演员形象和声音上的应用。到了2023年5月,随着如ChatGPT等AIGC应用的普及,WGA再次发起罢工,要求禁止生成式AI参与创作,并主张AI不应干预或评价创作内容。同月,美国导演工会(DGA)在与美国电影与电视制片人联盟(AMPTP)的集体谈判中,认为生成式AI可能会威胁导演的权益并降低电影质量。DGA特别强调AI不应被视为独立的创作主体,并不享有知识产权。在2023年6月,AMPTP与DGA达成了一个暂定协议,承认AI“不是一个人”,并同意了DGA提出的大部分关于AI技术的规范要求,确保AI不能替代导演及团队的核心职责。
另一方面,AIGC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由AI“编剧”的作品往往被认为内容过于机械、缺乏情感的真实性,并且导致同质化和创意的减少。2016年,使用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进行文本生成的Benjamin系统编剧的电影短片《Sunspring》上线,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部AI编剧作品,但其缺乏故事逻辑的剧情引导也使AI电影被打上了“可笑”“粗糙”和“肤浅”的标签。2018年,斯皮尔伯格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不认为AI能够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情感,没有经历。它只能模仿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但不能超越它们。我担心AI会让我们失去对艺术的热情和敬畏,让我们变得麻木和冷漠。”
电影短片《Sunspring》海报
最后,还有最致命的知识产权问题。AIGC应用是否侵害了其他艺术家的权利,其自身能否申明对创作产品的产权,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了当下阻碍AIGC更广泛介入文化生产的突出困境。知识产权专家瓜达穆兹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知识产权吗?》中指出的,那些需要程序员或人工指导的AI自主代理,依旧能从人工代理所产生的所有权、责任和义务等问题被纳入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但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新AI系统有潜力生成人类参与极少的作品,这迫使我们进一步直面AIGC应用对包括原创观念在内的人类知识生产体系的核心挑战。这篇文章的题目戏仿了经典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标题,并暗示:如果AI有思想、会做梦,那么它的创意应该被保护吗?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关键:我们如何理解AIGC时代的原创观念?在传统的人文主义观念中,知识通常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来获取的。然而,AIGC的应用使创作过程发生了去主体化的变化。在人机共创的背景下,原创不再仅仅是人类的独立劳动,而是人类与AI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带来了一种颠覆了人文主义原创观念的后人类视角,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与AI合作,将其看作是一位合作者。事实上,相比AI技术对影视生产等现代工业体系带来的便捷与效率,这一问题才真正触及智能技术时代的变革核心:如何建构一种新的、基于人机共创实践的艺术创作论,以确保人的情感、经验与AI的技术能力相得益彰?
在《Nothing, Forever》的案例中,明确的创作者个体被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不间断的系统生成内容,那么在其中,人的角色是什么?人类是否只是作为一个指导和监督者,或者我们还可以为创意过程带来更多的价值?这个问题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参与评论、影响剧情的匿名参与者。MovieFactory项目是由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发的AIGC电影平台,它利用ChatGPT将用户提供的关键词文本扩展为详细的连续电影剧本,然后通过视觉生成和音频检索,将剧本变为生动的影像和声音等多模态内容。这个平台允许任何用户与AIGC应用合作,成为电影的创作者,也因此,它比《Nothing, Forever》更激进地彰显了“AI制剧”的人机共创本质:人机共创系统不是AI技术与艺术家个体的简单相遇,而是对更广泛的艺术参与的邀请。
如果说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确实带来了一种智能技术的新时代的话,那么,它在艺术生产领域带来的变革就绝非此前模式的历史延续,而是发生在观念和实践层面的颠覆性契机。这使好莱坞的编剧、演员与导演的焦虑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被占领和淘汰的危机感,恰恰是新技术革命对旧的生产体系冲击下的必然结果。
生成式AI艺术的人机共创系统提供了一种机会,以更专业的艺术标准和更可靠的技术路径,去兑现民主的艺术参与,使属于人民的艺术生产成为可能。而沿着人机共创艺术观念,我们也能发现生成式AI时代的艺术创作的真正问题:我们该如何重塑人机协作的创作过程,避免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创作的民粹化?如何避免未来的AIGC创作如今天的文化消费一样被裹挟进算法的偏见或流量的战争当中?也许,它要求所有参与者了解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学会引导和修正AIGC应用的输出;但它也比任何时代都迫切需要向大众普及先进的文艺观念,以此作为构建全新文化图景的数据与模型基础。
(作者赵宜系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