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古色之绿 春草萋萋

来源:西安日报2023-03-15 16:13

  作者:王海侠

  中国传统色的世界,往往让人迷惑:有时候,青色中涵盖了绿色,比如说“青草”“青竹”,这里的“青”就是指绿色;有时候,绿色又与青色并列,比如说中国画里的青绿山水。

古色之绿 春草萋萋

  明万历年间的绿地黄彩开光云龙纹盖罐,醒目的绿地黄彩色泽。

古色之绿 春草萋萋

  清代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通体为蓝绿色,有阴线山石花卉。

  其实,这不过是正色与间色的关系,绿色属于间色,而不在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之列;所以在某些时候,就被当成了青色的从属。事实上,绿色不但是一种独立的色彩,而且它的世界如春天里的萋萋芳草,绿意盎然、绿意葱茏,生命力充溢蓬勃。绿,从远古走来,将一抹清新的生命之色,从古涂抹至今。

  相比于青,绿的身世显然单纯很多。《说文解字》中对“绿”的解释为:“绿,帛青黄色也。”也就是说,绿是染帛所用的青(蓝)黄混合的颜色。一直到现在,绿都指这样的颜色,字义表达的色彩几千年都没有变。

  西周到春秋的《诗经》里说“绿竹猗猗”,战国时期的《楚辞》里说“绿叶兮素枝”,汉代的《古诗十九首》里说“绿叶发华滋”,魏晋左思的诗中说“绿叶日夜黄”……这些诗中的“绿”,都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绿”毫无差别,指植物枝叶的颜色。

  但“绿”有时候还有其他含义。《诗经》中还有一句“终朝采绿,不盈一匊”。显然,这里的“绿”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指一种植物。作为植物名的“绿”,通“菉”。菉草是一种野草,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荩草。这首诗说一位女子因为思念恋人,以至于花费了整个早晨(也有说一日),却仍然没有采到足够一捧的菉。在古代典籍中,“菉”有很多别名,比如“王刍、菉蓐草、菉竹、黄草”等。之所以叫菉竹,是菉的叶片与竹叶很像,“有草似竹,高五六尺……侧人谓之菉竹也。”不知诗中那位女子采菉何用?或许是用来染衣。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解释菉:“此草绿色,可染黄。”菉虽然本身呈绿色,却能够染出黄色,难怪有“黄草”之称。

  屈居间色之位,绿色在衣裳上也曾有受委屈的时候。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样的句子。诗人被贬,着青色衣衫,相比于金、红、紫等被视为高贵的颜色,青色是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官服颜色,地位已然不高;绿色能稍微好一点,唐代六品、七品官服为绿。可到了明代,仿佛和青色换了个位置,五品、六品、七品着青色,八、九品的官服为绿袍。绿色地位似乎降至冰点。除了官服颜色,绿色在服饰还有另一层含义。《国初事迹》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下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元、明时则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头巾,直到现在,“绿帽子”一词还含有浓重的贬义。

  可一旦换个角度看,绿色却是万人迷的颜色。正所谓“绿水无弦万古琴”。尤其在自然界,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草绿色是万物复苏的颜色,也是春夏的颜色,“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翠色是古诗文中草木与山水的颜色,美丽而有诗意,“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柳色令人想到垂柳的绿色柔条随风舞动的旖旎姿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竹绿另有一种高洁的气质,是让人仰望的绿色,“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豆绿很形象,是鲜嫩豆子的浅绿色,偏一点点黄,轻盈明快,是古代女子普遍钟爱的颜色。还有葱绿清丽明媚,让人想到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古文中常用来作为年轻美丽女子的衣色,比如《红楼梦》中写晴雯“只穿着葱绿杭绸小袄,红绸子小衣儿……”

  在器物上,绿色的存在感依然很强。铜绿带着浓重的历史感,从岁月深处走来,古老的青铜器与空气接触日久,表面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青绿)色,自带厚重沧桑感。铜绿、石绿是颜料,亦可作中药,前者是将青绿色铜锈刮取,后者主要采用孔雀石制成。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蓝色、绿色,就用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所绘。翡翠本是指鸟儿羽毛的美丽色彩,后来翡翠玉石发现以后,翡翠色就专指翡翠玉石那种晶莹剔透的绿色;碧玉属于和田玉里的一种,色绿,“碧”后来指稍稍带点蓝的绿色,诗人们多用碧来形容草木或者水色,所谓“山青青,水碧碧”。

  从远古到现代,绿色走过了长长的路。作为生命力的象征,绿色生机勃勃地装点着自然和人世。看见绿色,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芳草萋萋的春天,想起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王海侠)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