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周杰伦的纠结:在雅俗之间进退维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周杰伦的纠结:在雅俗之间进退维谷

来源:文汇报2022-07-21 14:08

  作者:赵朴

  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曲目列表有12首,其中编号1为《In-tro》,意为“引子”“序曲”。将其单独列出,意味着创作者不是把它作为某一首歌的“前奏”,而是整张专辑的开篇。一般而言,这样的设置都暗示了专辑的整体性结构设计或相对大型的叙事规模,用单列的一首《In t r o》起到开启画卷、奠定基调、甚至是统领全局的作用。这种做法在其以往专辑中从未出现过,可见他对新专辑寄予厚望,意图做出一部有分量的、宏大而杰出的作品,或者,他顾及华语乐坛天皇巨星的体面,至少形式上要做足派头。

  然而现实是,新专辑12首歌非但没有体现出“伟大作品”内部结构的有机关联,反而彼此之间相当割裂。这种割裂,体现在歌曲的用料、做工和质感等方面,归因于周杰伦当下创作中在雅与俗两种取向之间的纠结。

  综观整张专辑,序曲以外的11首歌曲里,有10首都以“主歌+预备副歌+副歌”的结构为基础,如此工工整整、用料简省,实在不像我们印象中天马行空、不吝惜创意的周杰伦。更令人不解的是,唯一一首不是这种结构的专辑同名单曲《最伟大的作品》,音乐表现手段的使用竟是那么铺张甚至于奢侈。

  《最伟大的作品》宣传照

  《最伟大的作品》演唱的部分有四个主题乐段,以“说+唱+说+唱”的方式组合,间奏过后,会再现一遍这个乐段组合。两段以说为主的饶舌段落根据歌词变化来设计不同的“flow”(节拍划分、语速和押韵),再现时,又根据歌词变化设计新的flow;两段饶舌之间的唱段,在首次出现和再现时,旋律和长度都有改变,于是歌曲又多了一个主题;第四个段落是唯一在歌曲中两次出现保持不变的旋律,它也在饶舌段落中以小提琴演奏隐伏其间,贯穿全曲的同时作为对前面诸多变化的平衡,保持了歌曲听感的整体性。不仅对歌曲主体部分大肆“堆料”并精工细作,周杰伦对间奏这种细枝末节也没放过。一般只承担过渡功能的间奏,居然被设计成两个段落,先是木吉他、手风琴、曼陀铃交织出的一段哀婉动人的“小夜曲”,突然切换到快速流动及至气势跌宕的两架钢琴的对话,钢琴段落明显呼应了《In-tro》中的钢琴主题,将《Intro》和《最伟大的作品》绑定为一部由序曲和至少5个主题集成的大型作品。这首歌音乐材料使用的“不计成本”、形式结构的不拘一格,相对专辑中其他标准化格式的歌曲,显得鹤立鸡群。而小提琴、古典吉他、手风琴、曼陀铃、尤其那一架价值百万欧元的19世纪古董钢琴的集中出现,为复杂的音乐构思点明了艺术旨趣:高雅、经典。

  《最伟大的作品》对高雅格调的展现不限于音乐部分,马格利特、达利、常玉、马蒂斯、莫奈、蒙克、徐志摩等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大师及其名作目不暇给地出现在歌词中,仿佛把听众带进了艺术品博物馆,而周杰伦俨然成为“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一员。新专辑中,类似这样富有内涵的歌词,除了这首《最伟大的作品》,似乎只有方文山作词的《红颜如霜》,一如以往的中国风作品那般含蓄隽永、透着古雅韵致,而且周杰伦的作曲和演唱也重新把R&B曲风的流畅灵动融入,不失为一首佳作。只是,我们刚听罢“一句甚安勿念你说落笔太难 何故远走潇湘 你却语多委婉”(《红颜如霜》),紧接着下一首就是“不爱我就拉倒 离开之前 不要爱的抱抱 反正我又不是没有人要 哥练的胸肌 如果你还想靠好胆你就麦造”(《不爱我就拉倒》)。从半文言到大白话,遣词造句质感上明显的差异造成的割裂感让人一时难以适应。

  进一步关注歌词内容表现的题材,会发现专辑中的另一种极化现象:《In-tro》以外的11首歌,除了以穿越形式陈列近代艺术史掌故的《最伟大的作品》和以“环保-拯救”为主题的《我是如此相信》这一头一尾,中间连续9首都是爱情题材。其中《不爱我就拉倒》《错过的烟火》是英伦风抒情摇滚,《还在流浪》《倒影》是90年代黑人都市情歌,《说好不哭》《等你下课》是带有叙事性的周式情歌,都是很安全地对接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流行歌的审美惯性,而部分牺牲了歌曲的创新性和艺术性。而中国风《红颜如霜》、哈瓦那风情的《Mojito》和夏威夷风味的《粉色海洋》尽管也在言情,但因其曲风别致而免于陷入情歌的俗套,和专辑主打歌一起与那些安全的情歌形成曲风的鲜明对照,在音乐品质上也显示出落差。

  回首周杰伦早期的专辑,曲风五花八门,内容丰富多彩,且遍布奇思妙想的创意。我们无法预料下首歌他会把我们带到古巴比伦的宫殿还是吸血鬼出没的中世纪古堡,也会惊诧于重金属说唱中怎么还会突然窜出一段莫扎特风格的古典钢琴然后又切回“哼哼哈兮/快使用双截棍”,一张专辑听下来仿佛一场充满惊喜的“Magical Mys-teryTour”。这些东鳞西爪的创意并不会让专辑或歌曲四分五裂,反而通过周杰伦和他合作团队非凡的才华凝结为独一无二的“周杰伦风格”,内里用来平衡各种因素的是一种信念:玩儿出好音乐。

  当周杰伦想玩儿点好音乐时,他还是有能力做出《最伟大的作品》这样不同凡俗的歌。但即便这首歌也好像少了点灵韵——那种超脱尘世、只活在音乐中的纯粹。或许,周杰伦只是借“最伟大的作品”之名玩了个一语双关,但他崇古、崇雅的趣味趋向却实实在在地通过音乐表露出来。古典音乐、古董钢琴、艺术大师、艺术杰作,他试图把这些都化入创作中,从而建立一种不同于当前乐坛流于媚俗的艺术格调,彰显其特立独行的同时也巩固他在乐坛的权威,这其实让他进入到一种“自我经典化”的逻辑中。

  周杰伦早年曾说过崇拜罗大佑,当他以颠覆性的音乐理念和技术手段解构了罗大佑建立的审美范式后,他成了新一代“歌坛教父”。自2000年一鸣惊人,22年过去了,周杰伦已不年轻,按照乐坛新陈代谢的规律,他本该躺在厚厚的荣誉上心安理得享受生活,进入音乐史的万神殿,在歌迷的追忆中成为传说,兴之所至发发新作,完全是个人意趣打造的逸品。但在这个因产业迭代导致乐坛青黄不接的时代,他“被迫”待在华语乐坛的流量顶峰,划时代之后还要“跨时代”,从四处开疆拓土的音乐先锋变成为华语乐坛兜底的守门员。当好守门员,关键是稳重而非锐气,他只能一边通过《最伟大的作品》的崇雅来表明品位,同时拿几首特色曲风向老歌迷交作业,再通过标准化的情歌来照顾一般听众的口味——我们可以把那半打之多无甚创意、却质量在线的情歌,当作是周杰伦为主流乐坛音乐品质坚守的底线。只是,这样的专辑哪一方都无法满意,可能最不满意的就是周杰伦自己。“唯乐不可以为伪”,周杰伦的纠结在音乐中展露无疑。

  2019年,周杰伦曾发文:“告诉你们我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他值得拥有这样的自信,但他还可以更自信一些。千万音乐人中,只有极少数凤毛麟角才能享有自主把控创作、不受市场左右的巨星之位,在音乐世界,“周杰伦”三个字意味着从心所欲。我们期待他拿出一张自己的《艾比路》,与过往的大师们比肩。

  (作者为流行音乐研究专业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