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韦丰
“草木葱茏,艾蒿摇曳;雄黄酒烈,千帆竞发。”又到一年端午时。从春秋吴越时期的部落图腾祭祀,演变成当今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薪火数千年而不绝,璀璨星光汇聚出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不必对传统节日有着太过仰望的角度,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文化自信的载体应该是可感、可亲、可触的。在细细品读端午的节日内涵之中,我们或许就能找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的具体答案。
“千秋忠义骨飘香,端午时节共一殇。”在千年赓续里,品读端午节的家国情怀。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都是时光和人民共同打磨的产物。当我们把所有端午文化要素都集中于一点时,一个伟大人物的形象将再次清晰起来。他,就是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关系如此之紧密,只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他身上所承袭的纤纤一脉,乃是中华民族念兹在兹的家国情怀。忠君忧民之情、救国济世之策、强国复兴之梦……铭记这一份家国情怀的厚重,是民间百姓赋予端午节高规格仪式的意义所在,也是“无韵之离骚”能够响彻千年的原因所在。再读屈原这一民族史诗中的伟大名字,端午就此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在万物并秀中,体会端午节的绿色理念。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脉络,始终随着农耕文化而兴盛,于是也有了对自然“敬若天时”的虔诚心态。这使得传统节日有非同一般的绿色维度。从摘粽叶到挂艾草,从采菖蒲到沐兰汤……在端午的节日语境里,我们总能看到时令节气与自然植物的融汇,细微之间映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之心,亦能看到“天地之间有大美”的生动落脚。端午时节是蚊虫滋生之时,古人用洒雄黄防治害虫、杀菌消毒,这种东方智慧,恰是“少一点化学制品,少一些污染排放”的现代人之诉求。绿色理念的流行,代表了这个时期的人心所向。在端午的美好时光里,我们看到山水之间的“草木蔓发”,也望见传统文化的“美美与共”。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在飞舸破潮上,感受端午节的拼搏精神。中华文化的“根”不仅是留在博物馆和书本里,更是活跃于苍茫天地之中、熙攘人群之间。作为端午佳节必不可少的“名场面”,龙舟竞技始终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彰显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不一样的精气神:划桨船手的全力冲刺,岸上观众的锣鼓喧天,竞技龙舟的你追我赶——呐喊与号子的此起彼伏,汗水和江水的交织辉映,都让端午赛龙舟化作一种奋勇争先的精神图腾。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在乘风破浪之处感悟最朴实的人生哲理,端午正是赋予了这样的生动场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龙舟竞技所散发出来的拼搏精神,让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内涵更显励志。
传统佳节有着自己的打开方式,如果只是浅尝辄止般掠过,又怎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端午节那份深厚的文化自信。用心用情,读懂端午节里所蕴藏的文化自信,我们就能掌握到叩门而入的“密码”。吃粽子、划龙船、包香囊——当过端午的节日场景早已定格成一个个的经典瞬间,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如何让他们在蒸蒸日上的幸福年代里,依然葆有生生不息的动力,这是一个在“本来”之上开辟“未来”的时代命题。我们不妨从端午节里寻找启示,而这不正是“上下而求索”吗?(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