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画卷绘写新时代气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3-17 09: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赖 睿

  画卷铭记历史、镌刻时代。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日前在北京开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中精选近300件作品,以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农民画、连环画、雕塑、影像等艺术形式,尽情抒写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彰显时代精神。

奔马(中国画)徐悲鸿

我把春天带回家(中国画)曾春平

最美太湖水(油画)商亚东

  经典与新创同场亮相

  本次展览分为“以美表现新时代”“以美献给新时代”两个篇章。第一篇章展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创作的表现生态文明、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以及教育、科技、体育等内容的优秀作品;第二篇章展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现代大师的作品。

  走进中国美术馆的一层展厅,齐白石的《樱桃》、吴冠中的《太湖鹅群》、林风眠的《秋》、潘天寿的《雨后千山铁铸成》、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李可染的《山静瀑声喧》、刘开渠的《踢毽子》等经典名作渐次呈现,令人目不暇接。紧接着进入圆厅,展示的则是新时代新佳作,大部分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推出的现实题材作品。例如“中国梦”主题的中国画《放飞梦想》、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题材的版画《凤凰展翅》、表现雄安新区建设的油画《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展现中国科研团队工作场景的油画《呦呦鹿鸣》、以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召开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为切入点的中国画《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等。

  北京冬奥会的举行,点燃了大众的冰雪热情。展览遴选了一批体育题材的新作,如高毅、黄华三的中国画《巅峰舞雪》、郑建辉的版画《相约冬奥盛会》、李烜峰的雕塑《超越》等。此外,吴昌硕的《书画合璧册页十二开》,齐白石的《草虫册页八开》,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等重量级作品也在展览中亮相。

  经典与新创同场展出,是“笔墨当随时代”、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接续传承的写照,折射出中国艺术家对民族审美的不断探索。

  写实与写意兼收并蓄

  展出作品既有写实风格,也有写意风格,还有作品将写实性与抒情性相结合,令人印象深刻。

  许多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会采用写实手法。方增先1955年创作的《粒粒皆辛苦》描绘了一位老农停下满载麦子的驴车,返回俯身,捡起几穗散落麦子的情景。刘文西的《祖孙四代》以黄土高原上祖孙四代人双脚融入泥土的造型,表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焦兴涛的雕塑《烈焰青春》用纪念碑式的手法,通过刻画消防员坚毅、执着,甚至冷静的表情,写实而传神地塑造了一名普通消防队员的青春形象。

  此外,还有作品以写实手法记录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比如表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版画《中国“天眼”》,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油画《最美太湖水》,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的中国画《中国梦——天军》等。

  一些作品在写实中融入诗意,呈现出抒情性的表达。比如田黎明的中国画《窗外》以淡淡的墨韵描绘了清洁城市大楼的劳动者形象,画面在淡彩和淡墨的大片渲染下表现出逆光之感,构成了作品特殊的抒情性和诗意,表达出对美好、宁静、诗意的期待。曾春平的中国画《我把春天带回家》中,两堆高摞的竹筐沉甸甸地压在自行车上,画面并没有给骑车的主人翁镜头,却用高高冒出的一丛桃花,透露出主人翁以及每个人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和美的追求。

  还有作品托物言志,成为时代乃至当下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比如徐悲鸿的《奔马》将坚实的造型与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相融合,在写实主义追求中融入浪漫气质和象征意味,马儿四足凌空,昂扬驰骋,予人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

  美术与影像有机融合

  “美在新时代”是中国美术馆系列展览的重要品牌之一。2017年11月,“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展出时,日参观量突破2万人次,成为现象级大展。此次“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不仅再次拿出众多馆藏精品,还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调出很多记录老一辈艺术大师创作经历的珍贵典藏影像,让展览更富历史深度与厚度,是影像艺术与美术展览的一次有机融合。

  “当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到北京城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家每天在这个时候开始画画、工作,他就是95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6号展厅里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1955年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纪录片细致地展现了白石老人的创作过程:他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轻盈灵动的虫鱼花草,令现场观众为之叫绝。

  和普通的美术展不同,本次展览特别设置了几个放映厅,滚动播放《画家齐白石》《画中山水》《艺术家影像集锦》三部艺术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展现了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钱松嵒、贺天健等近现代大师名家思考美、追寻美、凝固美的吉光片羽,让观众跨越时空与大师“相遇”。纪录片中出现的一些作品正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增添了一份现实与历史的勾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这些作品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体现了民族品格和时代内涵,展现出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魅力。”(赖 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

  • 《再见爱人》:爆火背后,是去掉了爱情的“滤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