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万象更新 虎虎生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1-20 09: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董芬珍

  虎的形象在民间美术中十分常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民间与虎相关的民俗、生活用品比比皆是。陕西关中嫁女需配送面老虎;孩子小时候要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土家族则自称为白虎之后,家家户户常年供奉白虎。这些民间美术中的虎,既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五毒虎鞋 张友兰 中国美术馆藏

风筝《虎娃献寿》 徐立 中国美术馆藏

杨家埠年画《山林猛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山西虎枕玩具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老虎菊花缎童帽 中国美术馆藏

山东高密剪纸生肖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现代民间画《虎娃真威武》

  “虎”在民间美术中的表现形式丰富,有刺绣、版画、剪纸、泥塑等,应用于玩具、服饰、家具等日常用品,出现在日常起居、岁时风俗、人生礼仪等生活场景。为何“虎”在民间如此受欢迎?大概源于远古留下来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世代代扎根于民众内心的吉祥观念:辟邪、镇宅、佑福。远古时期的虎图腾,是把“虎”形象放在神圣的位置,追求“虎神佑我”,而民间美术中的“虎”形象则是为我所用,是物化了的“为我服务”的审美心态,体现着人民群众对生命的颂扬,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顺应不同场景和特殊含义,“虎”形象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它时而威严,时而可爱,时而夸张,时而顽皮,如民间剪纸中的虎大都调皮活泼、灵活生动,表现吉祥、与人亲近;在木版画中,虎的形象则偏向于凶猛、威武,表示其震慑四方的威严与不可侵犯;而在服饰等更为实用的日用品中,比如以虎为形象的虎头帽、虎头鞋、虎肚兜、虎枕头等儿童用品,则是集功能性、审美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直接服务于生活。例如山东兰陵县南桥镇石埠村的虎头帽,在设计上就非常有趣,在头顶上开个大小适中的圆孔,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开窍”,寓意孩子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并且由于小孩子爱跑爱跳容易出汗,出汗后立即脱帽怕着凉,所以“开窍”的虎头帽在功能上还能起到散热的作用。

  尽管这些“虎”形象都被以不同的形式与载体呈现出来,但它们的造型都洋溢着积极昂扬的主旋律。这离不开民间艺人富有创意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辨,以及被民间艺人外化成物质形态的精神寄托。

  虎年谈虎,恰好“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出的500余件(套)作品中,不仅包括潘鲁生捐赠给国博的以虎为题材的民间美术藏品,也展出了潘鲁生以虎为元素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直观地展示了民间美术如何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厚滋养,如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山林猛虎》是山东杨家埠辟邪纳福类年画的典型题材。该作品为母子花斑虎写实造型。母虎为下山虎,白眉长须,身姿矫健,气势如虹。左下角为一小虎,匍匐卧地,昂首顾盼,望向母虎。为了突出虎的威猛气势,山林背景被简化为数丛草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虎不仅能够驱鬼镇宅,还能保护财富。俗谚“镇宅神虎多清净,当朝一品封兽王,不立深山合松林,持守金银聚宝盆。”

  山西吉祥虎枕(也可作为玩具),为意象化的猛虎造型。其造型元素与民间虎头鞋、虎头帽样式如出一辙。虎呈站立姿态,鼻子造型中融入了艾草叶造型。民间观念中,老虎是百兽之王,人们常用艾草制成老虎的形状来驱除疾病,而艾草本身也可治百病,相当于百草之王。虎眼、虎牙、虎耳、虎尾皆用拼装化构件组合而成,身躯上亦分布有花型毛旋,形成吉祥喜庆的装饰风格,与年画之虎相比多了一份稚拙与可爱。布虎多是母亲为孩子所做,体现了中国妇女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都融入了满腔的爱意。

  高密剪纸生肖虎,为民间艺人随心所剪,造型简约率真,有虎猫同型之感。虎的面部造型为剪纸艺人着意刻画的细节。面部多为圆形,额头正中那清晰的“王”字,衬托出无比勇猛威严的气势。身上的旋纹幻化为牡丹等花卉造型,增添了更多吉祥喜气。

  民间美术的造型形式是精神主导下的产物。任何载体的外在形式不外乎形、色、质的组合重构,这些物化因素之外的精神追求,才是“虎”形象的最高表现形式。民间美术中的虎,并不是指具体的哪一种属科的生物,而是超越虎形象的超然物外的意识再造形象。还以虎头帽为例,对老虎的造型进行创造性的添加,比如:把鲤鱼、石榴、莲花、寿桃、瓜果、蜻蜓、喜鹊、公鸡等添加到老虎身上,并不受客观物象的拘束,可见老百姓对虎形象的运用非常灵活。虎的形象也因此成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吉祥符号聚宝盆”。

  民间美术是普通老百姓、民间艺人世世代代创造出来的,带有强烈的原生态和泥土性。学者张道一说:“民间艺术是一种母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这句话非常深刻,它指向一种不断孕育出新艺术的可能性,这正是民间美术的魅力。可以说,这种来自民间美术的“孕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当代艺术家立足本土文化语境,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来自“民间美术”这位母亲的遗传。或许可以说,所谓的“当代艺术”仍然可以理解为“民间美术”,只不过是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民间美术。

  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虎年将至,我们以民间美术中的“虎”,祝每一位读者如虎添翼、虎虎生威!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激发起干事创业的激情。

  (作者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

  • 《再见爱人》:爆火背后,是去掉了爱情的“滤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