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 珏
很少有人将戏剧和大凉山联系在一起,然而一出出戏剧就在大凉山不断上演。2019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由濮存昕、李亭、王晓鹰、李伯男、赵淼等文艺工作者发起,在12天内举办了300多场戏剧活动。2020年,第二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24天内举办了400多场戏剧活动。作为我国西部的国际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今年将迎来第三届,继续开展戏剧展演、戏剧论坛、戏剧孵化、戏剧教育、戏剧生活、戏剧文创、戏剧旅游等。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除了戏剧展演、戏剧论坛,还致力于孵化原创作品,让戏剧成为常态化活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运营总监张建刚说,前两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孵化了默剧《苏尼惹的另三个梦》、舞台剧《羿》、环境戏剧《春暖花开》等10个原创剧目,不少作品在戏剧节之后展开了巡演。比如探讨疫情防控期间人与人的关系的话剧《隔离》,今年在北京、成都、深圳、南昌、武宁、东乡、嘉兴、南京等地巡演。
戏剧节带动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形成浓厚的创作氛围。近年来,大凉山文艺工作者创作了歌剧《听见索玛》《彝红》,音乐会《温暖的群山》《时间的声音》等,呈现了蓬勃的创作力。彝族音乐人莫西子诗在音乐会《时间的声音》中融入了戏剧元素,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戏剧和大凉山的碰撞,还有很多的惊喜。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推动了当地的戏剧教育。大凉山的高校和中小学,陆续推出戏剧教育课程。凉山彝族自治州与中央戏剧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文化学术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美育教育、文旅产业推进、优秀原创作品建设、优质创作资源互助、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立等方面联动,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中央戏剧学院国际戏剧“学院奖”等领域开展持续深度合作,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共赢。负责策划和执行戏剧节的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康说,戏剧活动开始融入乡村生活,增强人们的获得感,提升人们的审美。
更重要的是,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促进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戏剧节期间,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双城等地市场,大凉山推出了戏剧包机、戏剧专列、戏剧自驾、戏剧大巴等形式的客源引流产品。戏剧节还推出邛海湿地阳光之旅、温暖群山之旅、香巴拉寻梦之旅等“戏游大凉山”主题旅游线路,使当地彝族群众收入提高。在文创方面,戏剧节开发相关文创衍生产品,丰富了当地人的收入来源。
“戏剧节拉动了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刘康说,戏剧节带动了演艺生态,拉动了旅游产业,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戏剧演出渐成常态化,使得当地歌舞团、民乐团效益增长。戏剧表达活化了非遗,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这些都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培养观众、培养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将于今年11月举办,继续倡导戏剧创作社会化、戏剧欣赏大众化,并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西部地区乡村文化发展。
相信大凉山和戏剧的碰撞,将擦出更多的火花。(张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