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协:华丽却简洁,聚焦而不死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张协:华丽却简洁,聚焦而不死板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5-26 11: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刘奕

  张协是西晋著名的诗人,与兄载、弟亢并称“三张”,才华居首。《文选》所收录的《杂诗》十首,是其诗歌代表作。

  在西晋文坛中,张协是与陆机、潘岳、左思并肩的大诗人,故钟嵘《诗品》将四人同列于上品。钟嵘如是评价张协:“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於潘岳, 靡於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才。词彩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这里提到了张协诗歌的三个特点。

  其一,诗歌总体特点是华美且能简净,不伤于繁冗。我们看到陆机、潘岳的作品中常常见到同意、重复的表达,且乐此不疲,但在张协的诗歌中就较为少见,即便是对偶的句子,也大都是一句一意。这既显示了张协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反映了他在审美上的节制。

  其二,华美的具体表现是“词彩葱蒨,音韵铿锵”。“葱蒨”本指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又指青绿的颜色,所以这种华美就不是春花的浓艳,而是草木的郁郁苍苍。正是这个缘故,后来清代学者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用“苍蔚”来形容张诗的风格。形成这种葱蒨苍蔚的风格,首先与张协简净质朴的个性有关,使他能够中和浓艳华丽的时代风气。其次也与他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关。钱基博先生曾说:“协之丽偶,与陆机同;特其工于造语,丽而能遒,偶而不滞,所以风骨警挺,音韵铿锵。”

  其三,写景写物细腻生动,鲜明贴切,即钟嵘说的“巧构形似之言”。自建安以来的五言诗创作中,诗人们都会或多或少描写景物,但其写法更像是我们随手拍的人物照、风景照,里面的花草风物只是作为背景存在。而张协的不同在于,他有时会聚焦于微小的物体,给予特写。比如《杂诗》其一的“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其三的“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其四的“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其九的“泽雉登垄雊,寒猿拥条吟”等等,都是经过细致观察后的细腻描写。这一特点被后来的谢灵运、鲍照等诗人加以继承和发展,所以钟嵘评价谢灵运“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陈祚明也说张协“风气微开康乐”。钟嵘又说鲍照“得景阳之諔诡”“善制形状写物之词”“贵尚巧似”。这些都是颇具文学史眼光的评价。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张协的诗歌比潘岳多了雄杰之气,比左思则显得华丽流美,可谓“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才”。

  这里不妨以《杂诗》其二为例,看看张协诗歌所达到的艺术成就。诗云:

  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川上之欢逝,前修以自勖。

  “坤维”指西南方。“大火”是《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的“火”,即二十八星宿的心宿三星中的心宿二,为红色的一等亮星。先秦时人们以大火星为授时主星。每年农历三月的黄昏时分,大火星开始出现在东边的天空。到五月,大火星会运行到天空正中。等到七月,大火星开始向着西边地平线的方向运行,流而向下,这就是“流火”。所以首句描述的是农历七月的星象,表示夏天结束了,秋天开始了。次句“西陆”是秋天太阳所在的位置,也代表秋天。两句话都描写了秋天的到来,但一句就夜空的星相而言,一句就白天太阳的位置而言,通过表达的变化避 免了单调的重复。因为是初秋,天气仍有余热,阳光依然照射着绿林,回风吹动翠竹,只是这绿色大概不会持续太久了。秋兰开花的季节里,雨水带着凉意而来。露水也渐渐多起来,早晚凝聚在菊叶上。等到天再冷些,天上的苍龙星座就会沉入地平线以下而不可见,而空气中最后一点湿热之气也会凝聚消散。《说文解字》有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所以龙蛰的时节,已经是秋分以后,在农历就到了八九月之交了。这时秋意正浓,天空将变得高远,万物呈现出肃穆的一面。那些柔弱的枝条可能会在深秋隆冬的严寒气象中折断,无法等到春来复生,我们也就无法看到枝条上重新开满鲜花。人生不就如此吗?我们生在这瀛海环绕的九州之中,天地那么广大,而我们却那么渺小,像飞鸟,忽然飞到眼前,又旋即飞走,无影无踪,连痕迹也不会留下。所以孔子才会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这首诗的意向内涵说不上新鲜,难得的是其艺术表现。首先作者的思路是流动的,由初秋的景象一路想到深秋,想到冬天,最后再归结到人生之叹。其中,由眼前的翠林、绿竹,想到雨打寒催,它们很快就会变得萧条、肃清,进而想到了死亡,联想到人生的终结。这层层递进的意思并不直言,而是在景物描写中暗藏转换,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潜气内转”。所以字面看是景物的平列,仔细体会却是时节变化,是诗思的流转,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其高明。

  其次,与陆机、潘岳诗中常见的同意重复不同,张协诗歌“大火”二句、“飞雨”二句,意思都类似,但表达上却有变化,能生新,就不会让人觉得繁冗。

  再次,“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意思与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寂漻兮收潦而水清”类似,却以俊爽的笔调自铸伟词,十个字写尽秋天的况味。“浮阳”以下六句都可谓“形似之言”,而“天高”一句以五字状秋空之景,又超出形似之上,而能得神理。

  最后,“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这样的比喻,不能不让人击节。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大概在张协生活的时代,曾经存在过一种翻译过来的《飞鸟喻经》,这部佛经已经失传,今天看不到了。但今存《增一阿含经》卷十五《高幢品》中有云:“或结跏跌坐,满虚空中,如鸟飞空,无有罣碍。” 《法句经》卷上《罗汉品》云:“如空中鸟,远逝无碍。”又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云:“所行无所乱,所行无染著,如鸟行虚空,当成此妙用。”想来《飞鸟喻经》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佛经里的飞鸟譬喻都是形容三昧定力通达神足,能如鸟行空,摆脱世间之染著缚结。可见佛经中的飞鸟喻与张协的取义并不相同,以飞鸟过目喻人生在世的短暂,正体现了张协的创造力。倒是七世纪英国史学家比德在《英吉利教会史》一书中有过类似比喻:

  吾人生世间,为时极短,生前若死后,俱神秘莫可知。亦如冬夜中,风肆雪虐,吾人相聚欢饮,壁炉之火,炽然而燃,而于此际,偶有一雀,自门外飞入,逗留片刻,遂复由窗飞去。当彼在屋中时,受屋之庇,略无风雪之侵,然亦只此一瞬,倏忽之顷,自暗夜而来之雀,又复归于暗夜中矣。人生世间,亦略如是,一弹指顷耳。生之前,死之后,俱如大夜,不可知也。(王培军《钱边缀琐》中之译文,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页)

  虽说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但张协毕竟早生300多年,可谓拔得头筹。

  当然,张诗还称不上完美。首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略无变化,这在后世就要算严重的诗病了。不过这种早期五言诗歌还不够完善的地方反而成为其特色,后人在模拟古诗时,也有人专门模仿这样的写法,以显示拙朴之气。

  总之,无论就其“潜气内转”的写作手法而言,还是警句的创造而言,《杂诗》其二都可算是张协的代表作,清人何焯评为“骨气挺拔,不徒工于造语”,是一点不错的。(刘奕)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