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陕西金融作协副主席 赵晓舟
鲁迅先生的作品,大都创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言文与白话文并存,难免让人不易读懂,但这并不会掩盖这些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和革命的光芒。他的文章尤其是杂文,仔细品评,令人深思、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位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在他生前身后直到今天,受到那么多的误解和攻击;也没有一位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受到那么多革命者、进步人士和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景仰和爱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回眸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鲁迅先生之所以备受国人敬仰,首先因为他具有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革命精神。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剪掉了辫子,并在“断发照”上题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以诗言志,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及报国之志。其次他拥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战斗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战斗精神的自我写照。“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运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鲁迅毅然站到革命营垒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没有丝毫的犹豫、观望和动摇过,这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再就是他的批判精神。在鲁迅身上,体现了学者与战士这两种品格的完美统一。作为学者,他博学多才,文思泉涌,但因为现实的需要,他以极大的精力用于杂文和政论文的写作,用犀利的“匕首”和“投枪”进行战斗。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赋予“孺子牛”精神以现实内涵。
奉献,是“孺子牛”精神的本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格言深刻体现了奉献精神的真谛。现实生活中,“孺子牛”精神就是共产党人秉承的“傻子精神”,即勤奋敬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鲁迅先生曾说:“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这句话是对奉献精神的完美诠释和真实写照。
吃苦,是“孺子牛”精神的内核。甘为孺子牛,既是鲁迅的座右铭,也是他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鲁迅、牛玉儒、孔繁森、王顺友等,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人民,甘愿俯下身子当牛马。在追求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途上,我们仍然要大力提倡乐于助人、甘于吃苦的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的考验。
坚韧,是“孺子牛”精神的品质。鲁迅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和战斗不息的韧性。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鲁迅指出:“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从鲁迅岩石般的革命坚定性和坚韧的战斗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智大勇,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什么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正如鲁迅所言:“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淡泊,是“孺子牛”精神的名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古人都懂的道理,也是鲁迅笔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道德标准,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和高尚的境界。鲁迅一生不仅具有坚定的立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而且淡泊名利。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新意、富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然而,他没有一味沉溺于写大部头,而是孜孜不倦地将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引入国内。在他的全部文化遗产中,翻译作品约占三分之一。时下,面对各种利益诱惑不断来袭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让很多人都难以做到不为名利所动。鲁迅倾其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我们纪念鲁迅,弘扬鲁迅先生“孺子牛”精神,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催生文化自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赵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