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义文)“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创新转型有何意义”“如何助力传统文化线上线下组团出击”“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有什么陷阱”……6月23日,光明网和腾讯联合举办“互联网如何助力传统文化C位出道”线上研讨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钟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著名作家马伯庸等产学研各方专家,共同上线,积极探讨互联网如何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传统文化对互联网借势传播
互联网具有全天候开放、覆盖面广、传播便捷等特点,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具有其他传播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周文彰在主题分享中指出,传统文化走进互联网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二是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三是推动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四是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展览资源;五是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同时他认为,“互联网+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对文化数字化的建设既要保证充足的资金,也要避免把博物馆等实体文化场景虚拟化。
王跃工重点介绍了云游故宫、微故宫、故宫名画记、《我要去故宫》公益视频课等故宫利用互联网开发、传播的文化产品。他指出,“云游”作为一种互联网形式,在弥补观众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即使在现场也无法获得的观感体验,这是互联网超越现实的地方。他认为,互联网作为新事物如何为传统文化服务,如何以现代科学技术传播传统文化,是当前应该深入思考的。
在互联网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上,向勇以网络直播为例,提出培养传统公益传承人为COL(文化意见领袖)的建议,把传统公益传承人转化成新型的文化媒介人,依靠讲故事的方式向观众分享传统文化背后的技艺,使传统文化获得广泛认同,同时他提出,要构建网络直播的传统文化体验场景,生态场景和交互场景,协同帮助传统文化在网络直播平台的有效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利用互联网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同样是一门新课题。钟君谈到,要利用互联网讲好传统文化的本体故事、学术故事、发散故事、归纳故事和世界故事,同时把价值观的传播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核心,在讲述方式上,注重思维、表达、形式、渠道和体制等多维度的创新。
马伯庸提出,传播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制造共鸣感。他表示,“文艺作品,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一定要具备现代性的意识。任何一个文艺作品都不可能脱离现代人的理解,而变成纯粹的原汁原味的还原,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做到。”
腾讯公司舆情专家高大为从舆情传播视角出发,分析了当下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态度。他表示,网友更期待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市场价值方面期待释放消费动力,创造更多的市场新机遇;文化价值的层面,则希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反哺
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是传统文化拥抱互联网的基础性问题,对此周文彰首先肯定了其必要性,他认为,表达方式即是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使用方式、欣赏方式,“其必要性和意义已经在具体实践中体验到了,借助互联网发生的形态改变,让我们使用方便、传播快捷,增强了审美情趣。长远来看,可以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民族的文化根基,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他提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也要遵循一定的界限,防止走偏。钟君认为,传统文化在传播时往往面临圈层壁垒和代际矛盾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而创新型的转化是解决圈层壁垒和代际矛盾的重要路径。向勇表示,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是必然,也是必需,创新转型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的全新理解。
互联网作为“数字助手”,实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线上传播,如何与线下形成互动,引发放大效应则更为关键。王跃工认为,互联网作为工具连接现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数字世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并不是数字的克隆,而是一种影射,它超越现实并实现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事情,也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容易理解和造访,趋于完善,就此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光明网总编辑助理吴丛丛以“文脉颂中华”网络传播活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她表示,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从审美的维度切入相对容易做出彩,这也与互联网的调性容易契合,而价值层面的传播则相对困难一些,需要寻找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承载形式。腾讯地图文旅部行业总监韩朝以从业者的角度提出,互联网技术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扮演好“连接器”的角色。
数字化浪潮下,全新的文化业态如何形成?就这一议题,腾讯直播商务总监刘硕裴以传统文化的直播活动为例作了介绍,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内容上要讲求虚实结合,虚是线上化的呈现,实是线下采访;形式上,最重要是线上的互动化和倒推内容生产的流程。周文彰表示,新业态是传统产业的组织方式的新表现,而不是要形成一个新产业。钟君则指出,文化业态形成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过度碎片化、过度娱乐化和过度穿越的问题,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传播时需要注意的陷阱。针对利用新型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实现跨行业合作需要把握的要点,马伯庸认为,在具体的内容创作方面,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即关于历史的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改变,在细节上可以推陈出新,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是关键。高大为从传播的角度提出,让传统文化流行是最好的传承,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会自然选择合适的传播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帮助传统文化找到这一最合适的载体。
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传播是突破口,可持续传播方为长久之计。而有哪些思路和举措可以帮助可持续传播,韩朝提出,利用技术的成熟,实现文物的线上化、生动化、近距离化展示,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文物的作用和价值。刘硕裴认为,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的可持续传播需要注意降低门槛和根据年轻一代的需求进行定制。马伯庸表示,传统文化的持续性传播要注意为受众带来参与感和共鸣感,不能简单作为一个单箭头的输出。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文化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技术革新背景下亟待思考的议题,也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关键。